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一株幼苗的成長,因着不同的種子,在普遍性需求的而家出上,應給予特定的照料。越稚嫩,越需要悉心的呵護,才能讓其成長得足夠強大,去抵抗風雨;受傷越早、傷得越重,越容易發育不良,也越難面對外界的挑戰。人的成長也是如此。


今天爲大家介紹的這本書是《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這本書是一本自我探索的書,作者從不同心理發展夾斷的特定任務開始,論及什麼樣的養育會促進人格的發育,什麼又會帶來人格發展的停滯。而人格成長受坤輝帶來的三大主要議題;情緒上的,人際關係上的,自體統整的等等。


本書作者王曉豔,是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畢業,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助理心理師,擁有十餘年健康管理機構及心理服務機構從業經驗。

孟蓮是一位南方姑娘,生長在地級市,從小父母對她要求就很嚴格,由於父親的嚴格要求,她從小就屬於“學霸”型女生,始終都是穩穩的班級前三名。她一直是父母的驕傲,但當她博士畢業申請書交上去後,卻覺得自己無用並無能。


父母從小對她的養育方式,讓她內心充滿了對他們的怨恨。


在她小的時候,媽媽成天在外面打麻將,爸爸成天在家裏給學生補課。經常把她一個人關在房間裏,她還不能出聲。那時候她大概三四歲這樣子,她就一個人抱着洋娃娃自言自語。無論是玩耍還是睡覺,身邊總是空無一人。


她的父親是小學數學老師,在小學階段,孟蓮多事被父親管在眼皮底下的。記憶最深的一次是,孟蓮上四年級,因爲考試那天發燒,期末考試考了全班第七名,父親二話沒說,直接把她揪出去,讓她跪在家門口。那種羞恥感,直到現在還深深地烙在她的心頭。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自體凝聚力和自我功能還沒有發展成熟,自尊還不太穩定,也沒有足夠的能力獨立生存,尚需要依賴父母的支持和照料;而對於父母來說,作爲“自體客體”,幫助和促進孩子的自體穩定是很重要的。


孩子從父母的陪伴和保護中,藉助父母強大而穩固的自體增強自己,並且在負面的肯定、鏡映、欣賞的態度中,內化父母眼中自己的“好”,進而產生對自我價值的認同。


但如果父母的養育以忽視或指責爲主,那麼一方面孩子無法通過依附“好客體”來提升自體,另一方面孩子會從父母的態度中內化“無價值”的自體和“嚴厲”的客體。


孟蓮屬於後者,從她的描述來看,她早年存在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護和情感被忽略的經歷。對於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兒,被獨自放在房間裏,一來是安全隱患,二來孩子還小,自體脆弱,當分離時間超過孩子的承受力,就有可能造成“創傷”了。這種情況下,無可依靠、冷漠的壞客體會更多地佔據孩子的內心。

與之相反的是周杰倫的例子,周杰倫4歲就開始接觸音樂,那時候母親就一直支持他,初中時其父母因性格不合離婚。但母親並沒有放棄孩子熱愛的音樂,依舊選擇尊重和支持。


周杰倫在中考時沒有考上高中,卻因擅長音樂被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錄取。可是高中畢業後,他兩次報考臺北音樂學院,卻都沒有被錄取。最後無奈論落爲餐館的打工仔。


深知兒子有音樂潛能的葉惠美不甘心,(葉惠美是周杰倫母親的名字)先是幫他報名了電視臺的選秀節目,後又鼓起勇氣找到主持人吳宗憲,把周杰倫創作的曲譜推薦給他看,這才讓吳宗憲簽下了周杰倫。讓他到自己的唱片公司擔任音樂助理的職務,製作助理做了一年多,老闆吳宗憲決定給這個很有才華的小夥子一個機會。


於是在1999年12月的一天,吳宗憲把周杰倫叫到辦公室;鄭重地說:“阿倫,給你10天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麼我就幫你出唱片”。周杰倫聽後興奮不已,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後的掙扎。就這樣,僅僅10天時間,周杰倫真的拿出50首歌曲,而且每一首寫得漂漂亮亮,譜得工工整整。經過大半年的精心製作,周杰倫的第一張專制作出來。一發行便一鳴驚人,不但唱片大賣,而且還一連奪得兩屆臺灣流行音樂金曲獎的最佳製片人、作曲人等大獎。


可以說,今天周董的成功90%都要歸功於其母親的教育,她耗費了很大的力氣來捍衛兒子的夢想,在物質並不富裕的年代,在單親的家庭裏,她用自己瘦弱的身軀一路保護周杰倫從一個天才的音樂少年成長爲一代天王。


父母在我們的心中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他們會隨着我們一同成長,在有些家庭裏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裏,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


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追溯到童年,但在這裏,我們還是要明白,原生家庭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卻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我們人蔘的好壞,原生家庭佔據一部分,更多的是我們對人生的態度。


我們都曾有過不幸,但我相信,我們都終將自我治癒,擁有幸福的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