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教孩子孝順,求求了

萬萬沒想到,看個婆媳節目,也能遇到文字遊戲。

孝順孝順,究竟“孝”重要還是“順”重要?

好端端一個詞語,硬生生被拆分理解,果然一石激起千層浪。

如果性別議題對一些人是冷眼旁觀的談資,上週《婆婆和媽媽2》節目中的討論,恐怕翻開了每家每戶那本難唸的經。

從畢業讀研還是工作,到相親結婚生兒生女的問題,每個人的一生,多多少少都會因爲“孝順”讓步。

有人覺得以孝報親恩天經地義,也有人咬定孝順早已變味,拒絕曲意遷就。

傳統美德遭遇委曲求全的罵名,到底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今天我們就來碰一碰。

01.

《婆婆和媽媽2》中,有關“孝順到底是孝重要還是順重要”的茶話會議題裏,演員張萌首先提出大多數人贊同的觀點:孝順固然應該以孝爲先,但一味順從不符合孝順的要素。

但被網友羣攻“戀愛腦”的程莉莎卻說:孝是基本要素,而讓父母開心則是順給予的。

何爲孝順,如何孝順,怎麼孝順纔是真的孝順,幾位女明星各執一詞,卻依舊沒爭出個所以然。

畢竟孝順是一個太宏觀的概念,多少個家庭就有多少種盡孝理念,沒有人可以爲盡孝的方式與態度制定標準。

總說百善孝爲先,如果單從題目出發,孝這一點無可非議。

可順這個字怎麼就招人嫌了呢?

代際有別,和父母存在言行和認知上的差異在所難免。可是,在“孝順”的原教旨主義者那裏,孝順往往意味着,父母說的一切都是金科玉律,必須遵循。

明明知道和父母想的不一樣,順着他們,好像就刻意放棄了自己的選擇權。不順着他們,又要承受他們失落的情緒和譴責的壓力。

獨立、自由和平等是今天這幾代年輕人的原生精神,卻每每和父母那一輩的觀念有所衝突。

“二十四孝”裏那些削骨還父割肉還母的表達,也因爲和更廣泛的關乎人性的常識矛盾,而顯得蒼白無力。

揮着“傳統美德”的大棒,空談孝順,調門喊得越高,效果可能就越差。

這成了眼下談孝順必然面對的死結。

02.

《奇葩說》辯手梁秋陽在節目裏說過這樣一段話:“父母會用自己的崇高和犧牲把自己搞得很悲壯,他們認爲只要我這樣做了,只要我足夠不幸,我的孩子就會足夠的幸福。但孩子只會恐懼,想要逃離這個家。”

在父母那個年代,集體和犧牲是主流,將孩子視爲人生中場和下半程的全部希望,算是家常便飯。

更可怕的是,這種捆綁常常以“愛”的名義出現。於是我們一次次地看到,“你是爸媽唯一的希望”,“我們都是爲了你好”這樣的說法,逼迫每一個孩子去成爲孝順的人。

這裏面有值得感恩的愛,但也無法迴避真真切切的負擔:“我讓父母滿意嗎?”“我對得起他們嗎?”“我要怎麼回報他們?”

餘音繞樑,攪人清夢。

當孩子被“孝順”的繩索牢牢綁住,說對父母言聽計從就是美德,恐怕有難以計數的反例。每一個反例,具體到對應的人身上,就是生活中百分之百的煩惱和苦痛。

Papi醬曾經在綜藝上給出過一個家庭關係的排序,並由此上了熱搜:自我——伴侶——孩子——父母。

她的觀點和今天大量的年輕人不謀而合。人最首要的任務,是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係。一旦迷失自我,無論何種關係都會變得扭曲。

可這樣的觀點,放在舊社會怕是要浸豬籠的。

在過去,生養和骨血是親恩,是難以違抗的聖旨,但凡有絲毫的忤逆和反叛,就是難以寬恕的大忌。

可放到今天,那種“有我纔有你”的先驗的正確,慢慢被更平等的關係取代了。父母子女,在正常的關係裏,都願意對彼此好。而這種好的前提,不再是你養我我順你,而換成了平等的愛。

父母和子女,也和人與人之前其他的情感關係一樣:容不下太多強迫,因爲我愛你,所以我願意對你好。

沒有人喜歡高高在上壓制,越平等的關係越能產生給人安全感和滿足感,家庭氛圍和諧的祕密也不過如此。

只是,父母的傳統觀念,曾經的撫養成本,會讓一些父母理解成孩子言聽計從的條件,而一些孩子也因爲害怕父母失望,默默以自己的委屈去交換他們的滿意。

這種單方面的施壓和隱忍,並不是健康的親子關係。在這樣的狀態裏,有父職母職的威嚴,有孩子的忍受,唯獨沒有了愛。

03.

爲什麼現在那麼多人反感“孝順”這個字眼?

或許是因爲我們深知,愛應該純粹,而道德義務往往會玷污它。

前幾季《奇葩說》有一道說哭了很多觀衆的辯題:父母想和老夥伴去養老院,該支持還是反對?

馬薇薇把去養老院形容爲父母的懂事,把支持住養老院看作我們不懂事地任由他們懂事。

導師哽咽,觀衆落淚。

可是,當我們撇開垂暮老態這樣悲情的想象,如果父母只是更願意和老夥伴們換個環境生活呢?我們有沒有不容置疑的理由,讓他們務必聽從我們的勸告?

答案恐怕就不那麼確定了。

真正的愛和孝順,是尊重父母做選擇的權利,是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正視他們的需求,併爲他們做出改變。

尊重父母,就像尊重每一個個體的選擇一樣。它不是根深蒂固的傳統,只是最平常不過的相處準則。

導演李安拍完父親三部曲的《喜宴》之後說:“孝順是個很落後的觀念,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只要愛我就行了。”

李安說,自己每天都在賺妻兒的尊重,別人對你的尊重是靠你自己賺來的,親人也不例外。

因爲愛的流通不只是單方面的自下而上,而是相互流通的。血緣和親情不過是外在關聯,歸根結底維繫任何感情的本質都是愛。丟掉過時的傳統,平等對待父母和子女也是愛的表現。

同理,父母對子女也是一樣。

脫離傳統思維的枷鎖,彼此包容,彼此尊重,讓孝敬代替孝順,讓愛成爲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還是李安的金句:“希望每個人都能理解,愛和尊重比孝順更高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