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因果论

简言:熙熙攘攘,名利拨浪。皆为小我,妄生因果。今日能思,天地悉开。不惟科学,不惟前缚。走出物质,爱光协律。


写完轮回,又写因果。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我们似乎发现了万物之间的链条,而探究因果的奥妙之处在于可以预测未来。


后来发现,其实因果并不单纯,万物之间的链条是否实有也值得探讨。首先,凭什么各种现象按次序推出?其次,万物都活在系统里,没有哪一个脱离整体存在,那么,看起来影响一件事的,是某件事A,实际上除了A之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只是A是主要矛盾罢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依次往下推导,推导到第一原因的时候,经常会有推导不下去的情况。因此,我们也认为,终极原因是没有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描述、解释、预测一类现象而已。

由于发现因果律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概率预测,就是能够根据数据的关联度去推测,但是具体是哪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我们不追究了,只要能预测出结果就可以,但这个结果也只能是有一定概率发生。

这样看来,我们似乎瓦解了因果律,至少,证明了并不是必有因才有果,而且,由于找不到终极原因,我们的人生就是迷茫的、无意义的,科学能够为我们从一个现象追究到另一个现象,却始终无法告诉我们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是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列下了一条条的原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做了各种解释。可是,如果我们不了解那至终的原因,我们的人生又当如何行?所谓的道德,只是表面的仪文吗?

不是的。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向外看,想从外界探寻我们人生的根祗,所以迷惑于各种现象,其实我们内在的灵魂,已经知道了。

闭上眼睛,你看到了什么?一片黑暗里,你感觉到了身体各部分的脉动,你听到了念头的起伏,当其转化为念头之前,已经有一种脉动。而当你不思想的时候,你生命的本体又是什么?

一切的原因,不是应该从心找起吗?那不是我们观察一切事物的眼睛吗?我们又怎能离开这颗心去体验万物呢?


这样看来,我们的因果恐怕不能从外推导,而是要从内推导。

如同佛家的故事认为,我们之所以居住在这地球上,是我们灵魂的选择。

而地缘学说又认为,我们居住在哪里,就会有什么的性格和文化,这个尤其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特别明显。

我们可以说,地缘学说,乃至一切自然选择,社会进化论等等学说,都是由外到内的推导因果,其实是颠倒了因果,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前面说的那么多解释不清的现象。

其实我们的心知道,就是我们自己选择了降临人间,乃至我们的伴侣,我们的父母子女,都是与我们有缘的,才会在这一世相遇。

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因果,认识了这个因果,你就不会觉得一切都是命运,抑或是都是偶然,甚至认为都是一团原子、分子的随机运动决定的。

科学没能解释,因为科学一直定睛在物质上,定睛在可量化的事物上,可是灵魂无形无体,也是无法量化的。

但是心知道,一旦心走出了被物质迷惑的时空,就走向了内在的乐章。

是的,宇宙本就是一个乐章,谁脱离谁便不能存在,你的存在也是宇宙的存在,就像一个音符脱离一首歌就失去其意义一样,然后它又把其他音符视为“客体”去剖析,甚至想要去占有,其实了无所得。

在这个因果律基础上,因果又不存在了,为什么?

只要你此刻联通整个宇宙的天心,你就在天堂里了,极平常的事物,在你看来也是极美好的,因为宇宙万物一切甚好。

心若无罪,万物自白。

这样因果也是一瞬间便可以超越的。很多人学佛教的因果,畏惧报应,其实只要一心向善,剩下的都只是需要去经历的功课。

看起来你在经历因果,其实每个过程都是美好的,没有什么需要强迫的,努力的,因为强迫的不是爱,而宇宙的本质是爱。

甚至连生死都无法阻隔这份爱。所以才能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但不是说“朝闻”和“夕死”是因果关系。

圣人所言,言语道断而已。佛祖就经常说,法尚应舍。

我的这段因果论也只到这里了。


因果咏

从心出发

可达宇宙

我们就是这样选择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神仙下凡

参与这宇宙的盛乐

无常偷走科学的冠冕

人们总以为攀登了一座高峰还有另一座

于是活在不断的忙碌之中

停止寻找才是真正的寻找

无常这样万物才不会凝滞

我们才能一起在相中编织舞蹈

即使可以推导万象

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内心

又有何益

善易者不占

贴近自己的心

每天都是功课

充满美好的沐浴

进入爱

一切纷然瓦解

不要忘记这胎息

和宇宙的爱心相通


浣溪沙·不昧因果

因果红尘多少秋,回思前事泪空流。忙忙碌碌问何求。

白鹤君临天下梦,空杯浪酌相中流。爱光相伴永无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