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由來及故事

大家知道我們穿的這個衣服叫什麼衣服嗎?

漢服,對了,那你知道什麼叫漢服嗎?

漢服又稱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從周朝一直到滿清入關前的明朝,我們漢族人穿着的服裝都叫漢服,漢服是我國的五大國粹之一呢。

那大家知道其他的國粹還有什麼嗎?

對了,除了漢服還有京劇武術書法中醫。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我還有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哪些我國的傳統節日啊?

好,我們來按照時間的順序捋一捋。

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還有中元節,中秋節,臘八節,還有我們的大年三十被稱爲除夕。

好,因爲下週清明節小長假就要來了,那今天我們重點關注寒食節和清明節。

嗯,有的說法說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同一天,但更多的說法是清明節的前一天被定爲寒食節。

那我們就來說一說清明節和寒食節的故事吧。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只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古有“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農諺。而寒食呢,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而爲一了。寒食的意思啊,就是在這一天不能動煙火,只能喫冷的涼的食物,關於寒食節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

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酈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以後,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就流亡出走 ,一路上重耳受盡了各種屈辱,而跟隨他的大部分臣子也都陸陸續續地離他遠去,只有一少部分人還忠心耿耿的追隨他,介子推就是其中的一個。有一次,重耳餓暈了,介子推爲了救他就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塊肉,然後又挖了野菜和在一起煮了一鍋湯,把重耳給救活了。

19年以後重耳回晉國做了君王,他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繼位以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嘉封賞,唯獨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又不願意自己去邀功請賞,而且他還非常痛恨那些邀功請賞的人,後來介子推就自己隱居到了一座山上,這座山叫綿山。當晉文公想起介子推對自己曾經有救命之恩的時候,晉文公就親自來到綿山腳下來請介子推出山,要給他加官進爵,但介子推堅決不出山。後來有一個討厭的傢伙出了一個餿主意,說王上啊,你何不放火燒山呢,你把三面點上火只留一面,他肯定要從那一面逃出來。結果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並沒有出來,晉文公非常後悔,就帶人上去搜山,發現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抱着一顆燒焦的大柳樹,已被活活燒死了。晉文公哭拜一場,後來就下令把介子推母子厚葬,發現介子推抱住的大柳樹上面有一個樹洞,樹洞裏有一片衣襟,上面寫着一首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

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終不見,

強似伴君作賤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

勤正清明覆清明!

介子推,用自己的死來喚醒晉文公,讓他時時刻刻要反省自己,做一個勤正清明的君主。

後來晉文公就下令把介子推燒死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全國上下都不允許生火做飯,柳樹也變成了仁義之樹,規定清明節要折柳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對介子推的紀念。

當然現在已經很少有現代人還遵守這種寒食的傳統。在古代,寒食節是一定要嚴禁煙火的,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大家就會在這一天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鍛鍊身體,比如說踏青,盪鞦韆,放風箏,踢蹴鞠,還有拔河,鬥雞。

在喫的食物上面,好多節日都有自己特定的喫食,而在清明節呢,北方就是喫雞蛋和糉子,而在南方呢,有喫青團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青團是怎麼做的嗎,爲什麼要喫青團呀?這裏也有一個典故。

說是太平天國的首領李秀成有個大將叫陳太平,正好有一次在清明那一天被清兵追捕,被一個農民相救 ,農民把他藏在一個山洞裏,但是清兵設崗盤查,不讓村民帶喫的出村,這個農民就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把艾草汁和糯米麪一起做成團團,裏面包上紅豆呀紅棗呀,再上火蒸熟,他把青團混草堆裏送出去給陳太平喫,陳太平就沒被餓死,從那以後,一到清明節,大家又就有了喫青團的習俗。

中國的文化燦如星辰,歷史浩如煙海,所以我們小朋友們要多多學習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你會在這些歷史故事裏學到很多知識,也會爲我們身爲一箇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好的,下面讓我們來品嚐青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