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学校心得体会

带着好奇与敬意,读完了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这本书,该书内容丰富,包括了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明日之学校等。从整体来看这本书,充分体现了杜威对“儿童”这个群体的尊重和关注,对“儿童活动”的重视。他的观点,很多地方引起了我的共鸣和思考。

杜威说,教育是儿童的生长,是儿童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回顾我这几年的教育成长经历,即使我们一直在喊着减负,但我国的教育依旧是应试教育,学生大都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许多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只是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按部就班的重复着、学习着。这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经历。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一直被成绩束缚着,起早贪黑的背书、练题,做的试卷可以跟自己的身高持平。记得上高中,学习氛围好到让人窒息,班上一个女生,深夜,带着一根小板凳,坐在厕所里背书,只因厕所里有灯;一个男生,为了读书,熬夜苦读,睡眠严重不足,会打瞌睡,他就拿桶装一桶水,从头上淋下来;早上5点多起床,晚上12点甚至夜间1点都会躲在被窝里看书;长时间下来,身体熬不住,天天生病,甚至晕倒过,一星期有三天在挂针,三天喝两水壶的中药,中药很苦,但对于我来说,就像喝白开水一样,因为喝得多导致对药直接没感觉……这样的经历,总会让我反感学校的教学制度,最后我们班的高考不错,但在面试这关,被刷下来了很多同学。一个男同学,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考上了大学。但大学的学习相对宽松,他不会自主学习,更不会管理自己,最后去了工地搬砖,都被老板嫌弃。因为他上大学的时没人管,打游戏,抽烟喝酒,逃课,泡网吧……最后毕业证都没有拿到。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我就会思考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才会让他们受益终身?不会沦为学习的奴隶,当然,这也时刻困扰着我。

杜威的思想就像一缕暖暖的春风,一股股甘甜的清泉,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似乎让我找到了知音。让我更加坚定,我的课堂应该有所不一样。或许,我暂时改变不了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但我能改变自己的课堂,让我的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与朝气,不断创新和突破。尤其读到杜威提到,把方法问题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方法的发展问题。我们应该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正如杜威所说的:在儿童发展的本质上,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如果使儿童置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那就是不允许儿童遵循自己本性的法则,结果就会造成阻力和浪费。同时,我们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握个度,适量而行。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教育者应当经常细心观察儿童的兴趣,这些兴趣不应予以放任,也不应予以压抑。这个给了我很多的灵感,在班里管理过程中,我应该做到胸中有爱、心中有法、眼中有事、手中有书、生活有色,做一个幸福智慧型的老师。

麻雀永远也飞不到青云之上,因为它眼里只盯着地面的稻谷;雄鹰之所以能翱翔在万山之巅,因为它的眼里装满了山河天地。我们不应该做一只麻雀,眼里只盯着学生的成绩。我们应该做一只雄鹰,让我们的孩子自由的飞翔,释放他们的天性,和孩子们一起美丽启航。杜威的思想既丰富又复杂,而我只是读到了冰山一角。以后,还需要慢慢细读和品味。真正做到把杜威的思想运用到教育教学上,为云南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