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内财富市场回顾及2021年展望(三十三)

2014年的那段时间里,头部股票私募基金收益均在40%以上。从第四季度开始,净值基本上每月可以上涨个20%。于是全民巴菲特的时代开启!2015年的上半年是个不折不扣的汹汹牛市,而下半年则是一地鸡毛。先前几年还没有太多财富公司卖二级产品(证券投资基金),但在2015年这类产品的代销规模急剧增加。相似的故事再一次上演,这波后知后觉的资金,大多都在3到4个月后被深度套牢。2015年就是在狂喜和悲鸣中交织而过。 

这一年对财富公司来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新三板股权基金的火爆。当时投资人对新三板股权基金争抢之激烈,丝毫不亚于今天面对独角兽基金的疯狂。基本上每家财富公司或多或少都在销售新三板股权基金,期限大多是3+2+1,即3年的投资期、2年的退出期和1年的延长期。到了2021年,所有在2015年发行的天量规模的新三板基金都将面临退出的挑战。至今还未听到过任何一只新三板基金成功并“干净”地全身而退。每一次狂热,大概率都是在一波惨淡中草草收场。 

除了新三板以外,还有网红单项目股权基金。所谓的网红单项目通常是指一个热度很高的公司配上一个巨大商机,在当年是绝对的明星项目,比如万达影业、滴滴、乐视、博纳影业、猫眼、新美大等等。当时股权投资人基本上是绞尽脑汁到处争抢额度。从今天的结果来看,以小米为例,其上市后的一年内只有B轮以前的投资人才赚钱,意味着B轮之后都是被套的韭菜轮。这波股权投资,可谓是疯狂者众多,善终者寥寥。 

2015年还出现一种“创新模式”——互联网飞单平台,具体的时间节点在2014年底到 2015年初,出现了一种货架模式,将全国各个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放在一个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销售,很快便形成募集量能比肩诺亚财富的新型财富业态。当时这种理念获得了许多资本的青睐,也拿到了不菲的估值和融资。目前来看,这是头部机构继P2P之后又一次主动跳进了沟里,因为大部分飞单平台很快就不见了身影。市场再次给出了启示:无论你是谁,只要超越了认知和能力的边界就要被惩罚。 

为什么全部消失了呢?主要症结还是在于飞单业务模式的根源上。所有上架产品的卖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佣金很高。如果没有足够高的佣金分利,无法打动理财师进行飞单。而在高佣金的前提下,许多理财师一边在公司吃着薪资,一边时不时飞些单子赚点外快。最终的结果就是投资人踩雷而血本无归。因为高佣金支撑的背后,是各种烂资产衍生出的高风险。踩中这波雷的理财师、投资人、以及获得诸多风投资金的平台公司,慢慢地失去了立足的根基。

同样在2015这一年,市场中性策略也残了。因为在端午股灾之后,监管开始着手对做空股 指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厉限制,并且在2016年进行较为彻底的限仓。失去了对冲端,市场 中性的策略就无法继续执行。更何况在此前一波行情中,依靠小票捕捉阿尔法的模型,在蓝筹大盘股暴涨之下损失了大量的机会和资金,慢慢地被困在进退两难之地。 

但是量化交易的势头已经在中国的二级市场和私募圈子中开枝散叶势不可挡,当旧事物被阻挡下来的时候,新事物也随即应运而生。CTA基金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上中国证券私募史的舞台。 

业内人士将2016年看做量化CTA的元年,这跟股指期货限仓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在2016 年股指期货限仓之后,原先做中性策略的资金无法继续在股指期货上有所建树,便逐渐朝着商品市场转移。当这部分资金进入到CTA策略之后,2016年的商品交易规模直接超过了 2015年。 

当时CTA以趋势跟踪为主要策略,在2016年获得了7.76%的平均收益,同比2016年整个大盘下跌了10%以上,许多股票基金亏得鼻青脸肿,CTA刚问世就做出了接近 20%的超额。而优秀的CTA基金收益则更高,许多超过20%甚至达到30%以上。 

可以说,量化策略是一个不断受到制约,又不断寻求突破的细分市场。从2010年到2020,中国的量化基金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存在。截止2020年底,股票量化基金规模达到 4000多亿,CTA和市场中性也都突破了1000亿,66家百亿级私募中有10家是量化私募。基金规模的增长印证了在过往各种不同的市场行情中,甚至极其缺乏工具、极其受限的情况下,量化私募资管人不断探索新策略、具备研发迭代的能力的表现。 

相比之下,一路顺风顺水野蛮发展的P2P 和非标固收则不断遭遇冲击和阻碍。2015 年底发生了几个标志性的风险事件——e租宝、大大集团、金鹿(快鹿集团)轰然倒塌。这次地震一直延续到2016年中才稍微告一段落。 

这是市场第一次给信仰保本保息刚性兑付的投资人敲响警钟,而这次钟声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雷潮的开始。从2015年底到2016年中的半年里,部分从业者和投资人神经是非常紧绷的。因为在e租宝、大大、金鹿三家倒下之后,中晋合伙人、3M 等庞大的互金集团接二连三地崩塌。 

非标从业人员当时的认知朝着另一个方向进行修正,并非对非标的模式和业务逻辑进行全面否定,而是认为无牌照无资质的集资行为伴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此番爆雷清理掉一部分素养处于底层的从业人员,稍微好一些的开始朝着上游而去,进入到民营财富公司——以契约型基金发行明股实债的产品,用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方式重操旧业。 

2016年下半年开始,监管留给互联网金融2年的过渡期,要求各地互金公司自行转型清理,最后交卷时间定在2018年的6月30日。一阵狂风暴雨之后,中国的财富行业迎来了片刻的宁静。 

而这次暂时的停歇非但没有让财富行业的弊端消失,反而让幸存者更有经验并变本加厉。面对监管各种的限制不断找到新的对策,将财富行业和非标业务向非法集资的深渊推得更近。

前一波卷入刑事风险的同行被后来者定义为“运气不好”和“监管一刀切”,余下的大部分人非但没有醒来,对保本保息的信仰反而又加深了一层。在“幸存者”看来,监管的目的是拔除P2P,并不会也没有对其他做私募的民营财富动手,说明这些业务存在一定合规性和安全性。于是,余者更加地自信满满,继续在自己熟悉并向往的领域中继续构建庞大的非标帝国。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看不清趋势之人,终将会被趋势所抛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