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開拓課外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

今天繼續讀《穿行於基礎教育森林》,第九章《練就一支靈動的筆》的第三部分,開拓課外語文學習廣闊天地。

語文的學習課內畢竟有限,而課外無限天地廣闊,生活無處不是語文,關起門來學語文,不可能學到語文的真本領,語文學習要培養語文素養的整體培育要選用結合以用爲主,課外開拓語文學習有三條線,一是吸收二是輸出,三是活動,展示。

“吸收,主要是打基礎,拓視野,重點培養讀於聽的能力,養成閱讀書報雜誌與聽廣播看電視新聞及聽文學講座的習慣。”

實際上於漪老師所說的吸收,就是學習的過程,爲語文打基礎的過程。這一過程側重於知識內化的方面。這也就是我們從小讓孩子背古詩,從小培養閱讀習慣的好處所在。孩子所展現出來的語文素養就像泉眼裏流出來的泉水一樣,有時候是一滴一滴的,有時候是涓涓細流。但是要想源源不斷的往外流就必須保證有非常充沛的地下水資源。而這部分資源的形成不可能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而是通過每天不停地讀書,不停地學習,通過知識不斷內化,積累而成的。

當然,除了讀書,背誦和記憶,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雜誌,看有價值的電視節目通過潛移默化的薰陶養成。現在有很多有價值的電視節目,比如《經典永流傳》《詩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等。這些節目也會潛移默化的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

當然聽廣播、聽新聞也可以增加閱歷,提高知識儲備。現在有很多軟件,比如說“喜馬拉雅”就是一款比較好用的聽書軟件。

當然在真正的實施過程中,如果有教師的參與,效果會更好一些。因爲其中有教師的情意傾注。有了教師的情意傾注,任務就有了潤滑劑,師生容易和諧,因此,教師要參與其中。

“輸出抓說與寫,堅持口頭訓練。”“以說的訓練促對生活的關心與熱愛,以說的訓練服思維的條理化。”

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四種能力,聽和讀算是輸入,說與寫就是輸出。但並不是我們積累了足夠的知識,語文素養的泉水就會自動流淌,其中也是要經過訓練的。

說的訓練可以有很多方面,比如分角色朗讀課文、詩歌朗誦、辯論賽、講故事等等。

寫的訓練就是作文。寫作文不能僅僅依靠作文課,要把課上的大練和平時的小練相結合,讓寫作成爲同學們生活必要的補充和需求。

教語文要在熱愛、自覺、真本領上下功夫,如果說這一方面能夠落實考試取得好成績,也是在預料之中了。吸收、輸出都有語言文字技巧的切入口,但最終的目的還是能力與素質的共同成長。因此要在活動和展示方面做大量工作。

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舞臺去鍛鍊和成長,因此我們要組織很多活動。一方面給同學們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另一方面也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當然,如此多的語文訓練需要時間做保證,這就要求老師做有心人,見縫插針,有機結合,把讀寫輸入輸出活動都真正的實施起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