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开拓课外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今天继续读《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第九章《练就一支灵动的笔》的第三部分,开拓课外语文学习广阔天地。

语文的学习课内毕竟有限,而课外无限天地广阔,生活无处不是语文,关起门来学语文,不可能学到语文的真本领,语文学习要培养语文素养的整体培育要选用结合以用为主,课外开拓语文学习有三条线,一是吸收二是输出,三是活动,展示。

“吸收,主要是打基础,拓视野,重点培养读于听的能力,养成阅读书报杂志与听广播看电视新闻及听文学讲座的习惯。”

实际上于漪老师所说的吸收,就是学习的过程,为语文打基础的过程。这一过程侧重于知识内化的方面。这也就是我们从小让孩子背古诗,从小培养阅读习惯的好处所在。孩子所展现出来的语文素养就像泉眼里流出来的泉水一样,有时候是一滴一滴的,有时候是涓涓细流。但是要想源源不断的往外流就必须保证有非常充沛的地下水资源。而这部分资源的形成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通过每天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学习,通过知识不断内化,积累而成的。

当然,除了读书,背诵和记忆,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杂志,看有价值的电视节目通过潜移默化的薰陶养成。现在有很多有价值的电视节目,比如《经典永流传》《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这些节目也会潜移默化的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当然听广播、听新闻也可以增加阅历,提高知识储备。现在有很多软件,比如说“喜马拉雅”就是一款比较好用的听书软件。

当然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有教师的参与,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其中有教师的情意倾注。有了教师的情意倾注,任务就有了润滑剂,师生容易和谐,因此,教师要参与其中。

“输出抓说与写,坚持口头训练。”“以说的训练促对生活的关心与热爱,以说的训练服思维的条理化。”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种能力,听和读算是输入,说与写就是输出。但并不是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知识,语文素养的泉水就会自动流淌,其中也是要经过训练的。

说的训练可以有很多方面,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诗歌朗诵、辩论赛、讲故事等等。

写的训练就是作文。写作文不能仅仅依靠作文课,要把课上的大练和平时的小练相结合,让写作成为同学们生活必要的补充和需求。

教语文要在热爱、自觉、真本领上下功夫,如果说这一方面能够落实考试取得好成绩,也是在预料之中了。吸收、输出都有语言文字技巧的切入口,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能力与素质的共同成长。因此要在活动和展示方面做大量工作。

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舞台去锻炼和成长,因此我们要组织很多活动。一方面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另一方面也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如此多的语文训练需要时间做保证,这就要求老师做有心人,见缝插针,有机结合,把读写输入输出活动都真正的实施起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