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过了头

和儿子吵了架,气的我眼泪直流,委屈,伤心加上没面子。

想和他大吵,想起妈妈指着我鼻子骂我的样子,发誓再也不会在我这一代重新上演。

母亲是容器,儿子可以冲着妈妈发火,妈妈不可以像仇人一样和儿子对吵。

怒火在胸腔里压着,硬憋也要憋回去,谁让咱是妈妈来!

想起事情的起因,我和儿子都有错。

观点不同。

那么我是怎么陷入这种愤怒的情绪和儿子起争执的呢?

把儿子的事当成了我的事,儿子感受到了压力,于是他不高兴了,愤怒了,同时带动了了我的情绪。

想想是哪句话让儿子愤怒的,觉察不到了。

这时怎么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呢?

鉴别方法,就是和别人沟通时,是否有了情绪。

如果儿子的事情,我没有情绪,和他沟通起来,我会平和的为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他是有帮助的。

如果想起儿子的事情,已经陷入了一团情绪之中,这时,就是把儿子的事变成了我的事,这个时候,不管怎么样给他出主意,想办法,都是没有用的,不仅帮不到儿子,还让自己陷入了内耗。

所以,我们在面对身边人发生问题的时候,不能太感同身受,共情力太强,这样的话,会走向一个不好的方面。

本身,共情力是一个很好的优势,但,就是由于太能感受别人的感同身受了,所以,一下不自觉的就卷入了别人的生活中,就破坏了边界。

这个时候不仅委屈了自已,牺牲了自己,帮不到别人,还让自己很痛苦,很难受,结果,帮不到别人,因为那一刻已经完全被情绪笼罩了。

别人的事  ,不要卷入 ,不去添乱 ,只共情不替代,允许别人感受他的不开心,允许别人的情绪别人承担。

好的养育不是亲子关系,而是孩子自然捕捉到母亲的人格,并把这个母亲形象内化,成为他的一部分。

问题 ,挫折, 创伤才构成了人生。

儿子有儿子要走的路,我要不断提升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