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史213:洞山道泉

第五十七節 洞山道全

良价禪師在洞山廣福禪寺獨創一宗,進而威震天下聲勢喧天。其門下也是龍象輩出,並且一個個開山說法各領風騷。

公元869年,良价禪師在洞山圓寂,寺院僧衆迎請洞山道全禪師接任廣福禪寺主持。由此可以看出,道全禪師能在一幫僧衆中脫穎而出接任主持,自然是有深厚的禪宗功夫和優異的管理能力的,並且道全禪師在擔任主持期間,確保了廣福禪寺聲望之不墜,這就更說明道全禪師是個優秀的禪師。

可是,在中國禪宗史上,道全禪師的聲望以及留下的公案,遠遠不能和他的同班同學如曹山本寂、龍牙居遁、欽山文邃、雲居道膺、青林師虔、疏山匡仁等人相提並論。也許,道全禪師是個淡泊之人,再或許,道全禪師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寺院的管理上了吧。

道全禪師,江西高安市人,不知生卒年月,不知何處出家受戒。

當良价禪師在江西宜豐縣之洞山大弘禪法時,道全禪師也來到洞山廣福禪寺參訪良价禪師。

見到良价禪師後,道全禪師問道:“如何是出離之要?”

良价禪師道:“闍梨足下煙生。”

道全禪師一聽,不由得當下大悟禪宗旨意。從此後,道全禪師就一心一意留在洞山跟隨良价禪師學習,再也不在江湖中游歷了。

對於每一個進入江湖參禪悟道之士來講,他們都是想着要早點脫離苦海的,都是想着要早點離苦得樂的,都是想着要出離生死的,都是想着要早點領悟禪道的。

爲了儘快達到這個目標,僧人們那是不辭艱辛四處遊歷八方參訪的。自然,他們別說腳板要走起老繭,更有可能會走得腳板生煙。

對於僧人們的這種追求,既可取,更得明。

可取之處,那就是僧人們必須如此參學,纔有一絲出頭之日。須知,從古至今,沒有一個禪師是不四處參訪八方求學的。

要明白之處有二。

佛家有言,有求皆苦。對於這個求,從古至今人們的認識都有一個誤區。對於求名求財求官求長生不老等等之類的求,大家都能知道這是妄求,是要斷除掉的。可是對於求佛求法求菩提求涅槃等等之類的求,除掉少數具眼之人外,都認爲這些求是正當的,都認爲是可以求的,都認爲這些求不是妄求。

不過在明眼禪師眼裏,這些求同樣是妄求,同樣是要斷除掉的。而且,這種妄求在看似正確的面目下,更具欺騙性和迷惑性,更容易使人深陷其中而不知自拔。

其次,所謂佛在心中,你所苦苦追尋的那個東西,一直都在你的身上,從來就沒有丟失過,更不曾離開過片刻,你不返觀內照,你不回心轉意,你不當下識得衣中之寶,卻汲汲向外追求。如此作爲,你又如何能體悟禪道呢?

所以,良价禪師“足下煙生”之語,實在是有醍醐灌頂之妙啊。

而道全禪師一聽之下,馬上就明白了良价禪師之意,從而體悟禪宗旨意,此正是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之真切表現也。

自然,向外追求之心歇息下來了,道全禪師也就沒必要再四處參訪了。所以,他便老老實實的留在了洞山跟隨良价禪師繼續深造。

作爲洞山門下參學之首的雲居道膺禪師聽說此事後,便對良价禪師道:“終不敢孤負和尚足下煙生。”

看到弟子前來應對,良价禪師回道:“步步玄者,即是功到。”

在洞山參學的大光居誨禪師也對良价禪師說出自己的應對之語道:“與麼則不敢造次。”

對此公案,北宋佛眼清遠禪師在給同學們上課時評唱道:“諸人還知出離事麼?若起解會心,則隔了也。”


公元869年,良价禪師在洞山圓寂後,寺院僧衆立即迎請道全禪師接任廣福禪寺主持。而江湖中人爲了把道全禪師和良价禪師區別開,就把良价禪師稱爲洞山和尚,而把道全禪師稱爲中洞山和尚。

而道全禪師擔任主持後也不負衆望,在自己主持寺院期間,不但使得前來參學之人悅服,同時也使廣福禪寺在江湖中的聲望並沒有隨着良价禪師的圓寂而有所衰退。

既然當上主持開山弘法了,自然就會有僧衆前來參請的。

這一天,有僧人蔘問道:“佛入王宮豈不是大聖再來?”

道全禪師道:“護明不下生。”

僧人接着問道:“既是大聖再來,何更六年苦行?”

道全禪師道:“幻人呈幻事。”

僧人繼續問道:“非幻者如何?”

道全禪師道:“王宮覓不得。”

在一般人的眼裏,釋迦摩尼在王宮中誕生,那一定是佛乘願再來。所以這個僧人問道佛入王宮豈不是大聖再來?

護明菩薩,是釋迦摩尼下生前在兜率天宮之名號。

在明眼宗師眼裏,釋迦摩尼是沒有下生的。因爲你有來,便有去。而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這個僧人馬上轉個話題繼續問道,我佛如來既然是乘願再來之人,爲什麼還要在山中苦修六年呢?

對此,道全禪師回答道,這只是幻人呈幻事而已。

如果苦行可以悟道,那麼數量衆多的苦行者都應該悟道。如果坐禪可以悟道,那麼各門各派那些修行禪定之人都應該悟道。可事實卻是修行者如過江之鯽,能悟道者卻如鳳毛麟角。

所以,如果你不能領悟佛無定相禪非坐臥之理,你的那些種種作爲只是在瞎弄精魂而已,只是幻人呈幻事而已。

而實際上,釋迦摩尼後來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經過六年的苦行後,他終於放棄了這些並不能使自己開悟的修行,從而走上了真正的覺悟之路。

這個僧人馬上問道,既然你說六年苦行是幻人呈幻事,那麼非幻者如何?

看到別人在說幻,這個僧人馬上就想到真,這種二元思想自然不是一個禪客所應該有的。須知,那個是非來非去,非幻非真的。所以,如果你要尋找真的話,天上的兜率天宮看不見,人間的王宮中也覓不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