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七次,才能放心死去

《忽然七日》是美國作家勞倫·奧利弗的小說,看到是當代美國校園故事,第一個念頭是珍惜當下、發現真愛等說教勸誡,老套勵志故事,信手翻閱,結果是卻一氣不停,直接讀到了底。

2010年3月出版至今,書已再版八次。以超現實方式講述死亡和重生,覺醒與救贖的主題。

美國圖書館協會向全美青少年推薦,被評爲亞馬遜網站2010年最佳小說。持續回到今生,電影《美麗的骨頭》有類似情節,主人公離開人世不自覺,反覆追尋回顧,最後釋懷,安然離去。

電影故事裏面,有緩緩不爲人知淚滴下的淒涼冷靜,也有歷經劫難人與人之間溫暖回憶。

但是,這本書不再是一個無辜視角茫然回顧,而是一個迷茫少女從混沌到清晰,無知無畏到透徹堅強,理性認識世界的獨特體驗。

主人公薩曼莎·艾米麗·金斯頓的七天,是她和朋友們,混亂而揮霍着青春。

她和琳賽、艾米、艾拉迪等人,虛榮、自負、膽怯、盲目,在丘比特日無聊的攀比誰收到的玫瑰最多,誰是最受歡迎的女孩子。膚淺的將友情、愛情當作裝飾品,對真摯的情感熟視無睹,漠然置之,直到車禍終結生活。

七日裏,薩曼莎不斷重複每天的生活:

第一日,她遭遇死亡;

第二日,嘗試着逃避災難;

第三日,試圖阻止發生的事;

第四日,承認了自己死亡,自暴自棄;

第五日,開始感恩和思考,要做什麼才能死得有意義;

第六日,發現生活中並非只有自己的感受,有時傷害了別人卻不自知,開始反省;

第七日,頓悟,既然發生的不可改變,至少去做能做的,不讓後悔更多。

七日後,主人公徹底離開。重生過程中,主人公知道了自己的無知。關注到沒有看過的細節,體驗到曾經沒有體驗到的親情、愛情、友誼。

重新生活,找到細節,解救永遠得靠自己,這是一個重點。想說明的是,特定時刻始終存在,即使進入墳墓,也是生命高光,是忍受平凡生活主要力量。

大衛·伊格曼的《生命的清單》中,描述來世景象,讓人目不暇接。

對芸芸衆生來說,天堂或者地獄,還是無所期許之地,都不重要。最關注還是現世生活,但人在繁雜的生活之中,永遠抓不住重點,都需要被救贖。

想到卡里·紀伯倫的《我的心曾悲傷七次》:

“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

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慾來填充;

第三次,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錯,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爲是生命的堅韌;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醜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心,也是生命吧。

一輩子就活的透徹,該有多好。

放下書,曾經日子一一浮現,我們都要找尋七次,才能安然離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