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七次,才能放心死去

《忽然七日》是美国作家劳伦·奥利弗的小说,看到是当代美国校园故事,第一个念头是珍惜当下、发现真爱等说教劝诫,老套励志故事,信手翻阅,结果是却一气不停,直接读到了底。

2010年3月出版至今,书已再版八次。以超现实方式讲述死亡和重生,觉醒与救赎的主题。

美国图书馆协会向全美青少年推荐,被评为亚马逊网站2010年最佳小说。持续回到今生,电影《美丽的骨头》有类似情节,主人公离开人世不自觉,反复追寻回顾,最后释怀,安然离去。

电影故事里面,有缓缓不为人知泪滴下的凄凉冷静,也有历经劫难人与人之间温暖回忆。

但是,这本书不再是一个无辜视角茫然回顾,而是一个迷茫少女从混沌到清晰,无知无畏到透彻坚强,理性认识世界的独特体验。

主人公萨曼莎·艾米丽·金斯顿的七天,是她和朋友们,混乱而挥霍着青春。

她和琳赛、艾米、艾拉迪等人,虚荣、自负、胆怯、盲目,在丘比特日无聊的攀比谁收到的玫瑰最多,谁是最受欢迎的女孩子。肤浅的将友情、爱情当作装饰品,对真挚的情感熟视无睹,漠然置之,直到车祸终结生活。

七日里,萨曼莎不断重复每天的生活:

第一日,她遭遇死亡;

第二日,尝试着逃避灾难;

第三日,试图阻止发生的事;

第四日,承认了自己死亡,自暴自弃;

第五日,开始感恩和思考,要做什么才能死得有意义;

第六日,发现生活中并非只有自己的感受,有时伤害了别人却不自知,开始反省;

第七日,顿悟,既然发生的不可改变,至少去做能做的,不让后悔更多。

七日后,主人公彻底离开。重生过程中,主人公知道了自己的无知。关注到没有看过的细节,体验到曾经没有体验到的亲情、爱情、友谊。

重新生活,找到细节,解救永远得靠自己,这是一个重点。想说明的是,特定时刻始终存在,即使进入坟墓,也是生命高光,是忍受平凡生活主要力量。

大卫·伊格曼的《生命的清单》中,描述来世景象,让人目不暇接。

对芸芸众生来说,天堂或者地狱,还是无所期许之地,都不重要。最关注还是现世生活,但人在繁杂的生活之中,永远抓不住重点,都需要被救赎。

想到卡里·纪伯伦的《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

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

第三次,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

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心,也是生命吧。

一辈子就活的透彻,该有多好。

放下书,曾经日子一一浮现,我们都要找寻七次,才能安然离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