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7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4.27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說,君子以他的說話超過了他的行爲爲恥。古人不敢隨便說話,自己標榜的,或承諾的,自己卻沒做到,君子以之爲恥。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就是話不要說大了,這個道理,似乎簡單得沒人不知道。但是我們要把“我知道”列爲禁語,只能說“我聽說過”。什麼叫知道呢,知行合一才叫知道,做到多少,就知道多少。沒做到的部分,還是不知道,永遠都有不知道的部分。

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句話,要學而時習之,實踐這句話。先想一想,我們爲什麼要說漂亮話,要說大話,以及爲什麼不能說漂亮話,不能說大話。

說大話,一是求名譽,二是利益。

但說大話的壞處,其實非常明顯,比它的利益要明顯得多。但是人性的弱點是,壞處再明顯他也看不見。而利益和獲得利益的概率再小,他也會把它放大。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又到6點半了,我們還是來繼續學習論語。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到的內容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不在那個位置,就不要去操心那個位置的事。

一來,你自己的事沒幹好,再分心去操心別人,自己的事,就更幹不好。

第二呢,對於別人的事,你是站在外面看,不是身在裏面幹,你對其中的複雜情況,沒有任何瞭解,也沒有責任擔當,你的意見,並沒有多大價值,反而給人家添亂。

第三,別人沒邀請你指導,你說了惹人生氣。

曾子說“君子思不出其位”的意思是君子所考慮的首先就是自己的工作崗位,沒有事不要越界,要注意聚焦,把精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精益求精,日日不斷持續改善,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定要做的比昨天更好,這樣一心一意做下去,事情做好了,上級或者上天就會給新的任務,新的責任給你,自己的位置也容易上去。而不是老是去考慮別人的事,而自己該乾的事不幹,那不是君子所爲。

簡單的複習一下昨天學到的內容之後,我們今天再來學習新的內容。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就是孔子說,君子以他的說話超過了他的行爲爲恥。說到這一句的時候,我相信大家肯定也有一些印象,因爲我們在前面《里仁篇》裏面有過一句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就是古人他不隨便說謊話,因爲怕做不到。

而《禮記》上又說:有其言而無其行,君子恥之!就是自己標榜的或者承諾的,卻沒有做到,君子以之爲恥。

上面這兩段綜合起來,也就是這一章的意思。我想這一點,我們要特別注意。如果說是一個普通小職員,他沒有事,吹吹牛緩解緩解自己,其實影響還不大,因爲他的影響力有限。

但是如果說你是老闆,你是領導,特別是大領導就要注意了,因爲越是身居高位的人,他越容易有其言而無其行。

因爲你說了不做,也沒有人敢問,慢慢的就覺得無所謂,放鬆自己。但是如果普通員工他說的話他不做,會有人去指責,你看你淨吹牛,趕緊把你的事幹了去!他反而不怎麼敢說大話了。基本他說大話,他也造成不了什麼惡意的大影響。

我想這也是大人物,地位高的人物,不輕易表態的一個原因。

因爲你的地位比較高,或者說你的威望比較大,你的一言一行就對別人造成很深的影響,別人會察其言而觀其行,最後發現你只是吹大氣而已,並沒有真正去做,所有對你的尊敬與崇敬之情,都慢慢的消淡,逐步的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也會逐漸的降低。

最後只會說從內心看不起,或者就會覺得所謂的大人物,所謂的德高望重,也就這回事。

以他們是輕易不怎麼發表自己的看法,即便是發表自己的看法,他也會比較謹慎,比較謙虛。

❤️《禮記》又說:“君子恥有其辭而無其德,有其德而無其行。”話說得冠冕堂皇,自己卻沒有那品德。或者似乎有那品德,卻看不到他的行動。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就是話不要說大了,這個道理,似乎簡單得沒人不知道。

什麼叫知道呢,知行合一才叫知道,做到多少,就知道多少。沒做到的部分,還是不知道,永遠都有不知道的部分。

當我們有這個思想意識的時候,我們就不會那麼輕易的去說大話了。往往很多時候說大話,也不是說自己就非得去吹牛,而是沒有考慮到事情的複雜性,事情的困難程度,覺得憑着自己一腔熱血就可以把事做好。

事實上當你真正去做的時候,你纔會發現,事情沒有想的那麼簡單。它有各種各樣的關卡,可能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困難。由於對困難準備不足,好多時候就知難而退了,而沒有能夠真正的去靜下心來好好思考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見招拆招,碰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這樣反而可能會處理的更好。

大家還記得我們前面子貢和孔子的對話嗎?

子貢說了一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應對,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給出進一步的闡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這句話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要學而時習之,要實現這句話,先想一想,我們爲什麼要說漂亮話呢?爲什麼要說大話?有什麼好處,以及什麼壞處。爲什麼不能說漂亮的話呢?不能說大話呢?根源在哪裏?

要說起說大話的好處,其實無非就是兩條,一爲名,一爲利。名就是名譽,利就是利益。就是我要說了個大話,我們想當然的就會認爲別人會高看我們。

爲了讓大家對我們認可,因爲說的漂亮,但是你話說出來了,你做不到,別人真的會高看你嗎?真的會認可你嗎?這明顯是要打折扣的!

不說別人還不知道,說了呢,別人知道了,反而會有看輕你的嫌疑,因爲吹牛誰不會!把吹過的牛圓過來,這才叫本事。

第二個就是求利。我先說大話,把這個爭過來,能獲得不小好處,可以得到晉升,可以加薪什麼的,但是做事就是做事,它絕對不是說大話就可以解決的。

說大話的害處其實很大的,因爲你平時漂亮話說的太多,把自己說成是聖父聖母,就把別人對你犯錯誤的容忍度降到了很低或者是零。哪怕哪天你犯了一個小錯,和你平時標榜的不一樣,別人也會連帶着把你以前所說的話都否定了,這樣的話就沒人信了。

另外一個人犯錯比你很多很多,卻沒有人在意,因爲他每平時沒有標榜自己啊!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考慮,我們是希望別人對我們更寬容一點呢,還是要求別人對我們更苛刻一點呢?可以想見,你說的漂亮話越多,別人對你的要求越嚴格。我想這一點大家都會有深刻的體會。

另外一點就是你說漂亮話,把自己說成100分,白玉無瑕,其實就把自己站在了羣體的對面。把自己說成是白璧無瑕,就是邀請全世界的人都來拿放大鏡來找你的污點,爲什麼啊?因爲人家不服啊!

我們都知道大家在一起相處,同流很重要,你標榜自己清高,意思就是我們不行。你既然說我們不行,那你行給我們看看。所以就會對你格外的嚴苛,反而會給我們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本來大家在一起處的很好,結果你顯示自己高,用話壓住了別人,別人就內心不舒服,就不願意與你配合,不願意與你配合,就會處處掣肘。大家想一想,那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君子自污。

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點毛病,不要把自己表現的太完美,因爲這樣的太出格,不容易融入環境,很容易引起擠兌。

這裏講一個例子,就是在超級說服力課程裏面,有一個和客戶溝通的例子,這裏不一定恰當,大家可以聽一聽。

說有一個業務員,他平時很注意修養,就說話比較文明,比較禮貌。再說當業務員的也必須這樣。

但是有一個客戶是屬於這種說話帶口頭語,不是很講究的人,而且比較急,張口就是他媽的,你這個課程怎麼樣?

剛開始聽了不舒服,但是考慮到他是這樣的人,可能也喜歡這樣的人。這個業務員就回道:他媽的,這個課程很不錯!

然後就是他媽的他媽的,你來我往,進行了對話,結果沒兩分鐘,這個人就付款了。

而事實上當一個他媽的,他媽的的時候,另外一個比較文縐縐的,可能對方並不感冒,因爲覺得不同頻。

當然這個例子不是很恰當,其實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要能夠根據情況,在某種場合,也不妨放下身段。

再講一個比較貼切一點的例子,那就是蕭何自污。

大家都知道蕭何是劉邦的開國功臣,三大元老之一,和張良、韓信同等地位,把國家大事處理的非常之好。劉邦就對他有了疑心,唯恐自己在前線打仗,蕭何在後方作亂。

這個故事我們也講過,所以蕭何看到劉邦對自己有點不冷不熱,那就和底下的朋友一起商討爲什麼會這樣。對方告訴他說,你的表現太突出了,我們老大有點懷疑你了,那怎麼辦呢?

因此蕭何就開始買田地,納美女,這樣一來,他通過自污,把這個信息傳遞給了劉邦。劉邦一看,這樣就放心了,覺得你既然把精力都放在招美女,弄田地上了,愛財愛色上了,那說明你胸無大志了。

說到這個呢,其實就是一個爲人處世的智慧,不要功高震主。

這是延伸出來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

西方搞政治的有一句類似的話叫做:舉燈照亮自己的暗處。

也是說要有自嘲精神,要有自曝污點的意識,特別是什麼呢?在搶在別人報料之前先爆料出來,別人爆料你就是出醜,自己爆料叫自嘲啊。

我們有錯,不嚴重,我自己爆料出來,別人就會接納,這是主動的。而被動就會捱打。

當然了,這裏的爆料是有限度的,你把你自己最致命的弱點暴露出來,讓人一擊必中也是不行的,有一個度的把握。

那爲什麼我們學論語說要學聖人之行卻學自污呢?這就是社會的複雜性。

可以用莊子的一句話來回答,叫做:❤️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如果再加上一句的話,就是:行賢而去自賢之言。

就做好事兒,不要爲了去做那些爲了讓別人認爲我好而做的事;做好事,不要去說那些爲了讓別人認爲我好而說的話。

在這裏,大家要注意,我們不能因爲這句話呢,我們就不敢說話了,該說的還是要說的,但是說了一定要去做。

如果說做不到,做了做不到,那我們會調整。

比如說我們定了一個比較高的目標,我們也去努力了,也奮鬥了,想出各種辦法了,但是沒有達成。這個時候我們會仔細的去分析爲什麼沒有達成,想盡各種辦法去做到它。

下次定一個比較切實可行的目標,夠得着。不要太高,我摘星星,摘月亮,哪怕你有凌雲志,你也摘不到,這點也要注意。

總而言之就是說大話,它的壞處其實是非常明顯的,比它的利益比較明顯的多,既會損害我們的名譽,又會使我們實際上造成損失。

但是人性的弱點就是壞處在明顯也看不見,而利益和獲得利益的概率再小,也會把它放大,趨利避害,人人都對趨利很敏感,對避害不敏感。

所以我們常會說一個人見利而忘義,這個時候就是要求我們最起碼要能做到不要見利而忘記思考,就是當你在考慮到它會給你帶來好處的同時,要多思考一下,它給我們能夠帶來什麼壞處。

當我們能夠分清利弊的時候,就不會一味的說大話了。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要言行一致,不要言過其實。要以言過其行爲恥,這是君子的一個基本作風。

好了,時間也到了我們今天這一章就學到這裏了。明天早晨我們繼續學習下一章。

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也就是我們前面一直說的儒家的三達德: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智仁勇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明天在一起好好學習和探討,感謝大家的聆聽,我們明天早上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