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心學概論》讀書筆記:雪漠心學認識論(4)

閱讀內容:《雪漠心學概論》:雪漠心學認識論(4)

【中國文化史上有幾場著名的人生大夢:莊周夢蝶、黃粱一夢、南柯一夢。】

【莊周之夢,使其分別念頓消,“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胡蝶與?胡蝶之夢爲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周夢中變蝴蝶抑或是蝴蝶夢中變莊周?形態之變幻,是爲物化,而也許二者超越形態的本質並無區別。】

【黃粱一夢出自唐代傳奇《枕中記》,盧生夢中經歷人生所有榮華富貴,臨死忽然夢醒,方覺是夢,身旁的黃粱米飯還未熟。於是他從夢中悟到:“夫寵辱之道,窮達之運,得喪之理,死生之情,盡知之矣。”短短的一夢,便嚐盡人生種種滋味,而看似漫長之一生,所做之事,也無非同樣是遍嘗各種人生況味,二者除時間長短感受之外,有何區別?如同將短暫夢境視爲人生的縮影或快放。南柯一夢情形類似。】

【看透人生如戲夢,難免會有些許空幻之心緒,如王國維《採桑子》言:“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世人或者因此頹喪,或者因此及時行樂,則皆是雲谷禪師所說的凡夫,而孟子毫不客氣,認爲人若是“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可知,於人生的意義而言,體驗僅僅是最初階段,體驗之後的看破與放下也不是全部。肉體生命的消逝,如鳥兒飛過虛空,毫無痕跡;所佔有的物質權勢,隨時易主;人生意義怎麼能附在其上?必須具有相對永恆性的事物,才能承載人生意義和價值。】

【與肉體和物質的腐朽性相對,何爲不朽?儒家認爲,真正的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只有這種事物不會被湮沒於時光河流中,並且必須爲整個社會羣體做貢獻,纔是真正的不朽。據此,“三不朽”成爲了儒家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判斷標準,其包含兩點內容:一者精神性,不以佔有財富多寡,享受福祿多寡判斷,而是以德行思想爲標準;二是利衆性,不以個人利益的滿足爲標準,而是以對社會和他人所做貢獻和產生的影響爲標準。】

【依此標準,王陽明被視爲“三不朽”齊備之聖人,立功、立德、立言,三者皆有。功者,造福生民;言者,教化民衆;德者,光耀千古,滋潤人心。】

【在世間所有的功名利祿消散之後,也唯有這些精神能夠世代相傳,實現相對意義上的永恆。】

【對於生命個體而言,安身立命從來都不是針對物質的,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一個人能夠使其心性得到存養,修行到德行很好的程度,不管活多久,都算是立命了。從中可看出儒家對於生命存在的精神性意義的肯定。】

【而張載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則充滿表達了儒者的生命志向和理想,“爲使人人都能具有仁愛之公心”“爲使人人都能立命,養其心性”“爲使聖人之道德學問得到傳承”“爲使天下太平和諧”,盡是利衆之公心和大心,也正是儒家對人生意義的追求。】

【如果人生本無意義,端看生命個體爲其設定何種意義,那麼爲公爲天下即是人生最大的意義。】

【佛家的人生目標則是解脫,其出世間的性質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印象,即佛家抗拒生命之存在,要極力甩脫生命過程,是不求人生意義的,實爲誤解。】

【佛家視人生爲幻境,是針對實相之智慧而言,其在生命過程中,則行履踏實,從未虛度人生,必求自己解脫再求他人亦得解脫。因此,在利衆上佛家與儒家一致,具有強烈的積極的人生意義。】

【在這短暫如浪花般稍縱即逝的人生中,想要留下生命存在過的印記,也唯有着眼於以行爲鍛造精神性的力量,照亮自己和他人,將生命投入到利衆的奉獻中去。歷史上不乏爲了青史留名,反倒遺臭萬年者,求名未必得名,求不朽未必得不朽,而求修自身自心者,求利於天下者,莫不得償所願。這正是千百年過去,而聖賢大德們依然以另一種方式存在於世間、存在於人心的根本原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