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满树合欢香

        又是一个辛夷花开杏花飞的春天。一场晨雨过后,门前成片的海棠花、美人梅、樱花热烈的次第开放了,无处不是生机勃勃、色彩斑斓。

        不知何故,突然记起了学校门口的那两株合欢树来。

        学校门口内原有三株粗大的合欢树,后来不知由地枯掉了一株,剩下的两株则如擎天的伞盖,左右对称的立在学校门口甬道的两边。一到6-7月份在翠绿的叶间便会开出粉红的花朵来。每一朵花成穗状,看起来毛绒绒的,就像马颈前装饰的红缨子。一层层的开放后,就如同弥漫开来的红雾,甚是漂亮。校园的这两株合欢一旦开花,立刻就成了两个巨大的火炬,仿佛照亮了学校所有的角落。而浓浓的花香更是飘满整个校园和临近的街道。课间,学生们会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在树下捡拾落花,把它们平展在书页上夹紧,制成一个个漂亮的合欢花书签。这时,传达室的的老人定会隔着玻璃窗静静地看着孩子们玩闹,在他会心的微笑中仿佛自己也是这些顽皮的孩子们中的一员了。

        合欢树也叫马缨花,夜合树,绒花树,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的树种。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在宅第园池旁栽种合欢树的习俗,寓意夫妻和睦,家人团结,对邻居心平气和,友好相处。清人李渔说:“萱草解忧,合欢蠲忿,皆益人情性之物,无地不宜种之。……凡见此花者,无不解愠成欢,破涕为笑,是萱草可以不树,而合欢则不可不栽。”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有合欢的影子,它往往代表着纯真美好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唐代诗人韦庄就有一首《合欢》诗:

        虞舜南巡去不归,二妃相誓死江湄。

        空留万古得魂在,结作双葩合一枝。

        诗中讴歌了舜为民众劳碌奔波的精神,赞颂了娥皇、女英二妃纯洁的爱情,也浓缩了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虞舜南巡仓梧而死,其妃娥皇、女英遍寻湘江,终未寻见。二妃终日恸哭,泪尽滴血,血尽而死。后来,人们发现她们的灵魂与虞舜的灵魂精灵"合二为一",变成了合欢树。合欢的树叶,昼开夜合,相亲相爱。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文章叫《王桂庵》,讲的是世家子弟王桂庵在南游的船上邂逅了芸娘,以至于一见钟情,继而久思成梦,最终因梦而成眷属的唯美爱情故事。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一夜,梦至江村,过数门,见一家柴扉南向,门内疏竹为篱,意是亭园。径入,有夜合一株,红丝满树。隐念:诗中‘门前一树马缨花’……”这里的“有夜合一株,红丝满树”就是合欢,也就是马缨花。而“门前一树马缨花”一句更是充满着浓浓的情韵。“钱塘江上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马缨花。”通过红丝满树的合欢来渲染芸娘居住环境之美,从而衬托芸娘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暗示着王桂庵与芸娘的美好姻缘。


        小时候,村里有一位有名的老中医,我们都称他为三大爷。他们家就有一棵合欢树。一到开花季节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仿佛他们家被笼在红霞之中。我们经常攀在他家的墙上偷偷折合欢的树枝,举在手里,摇来摇去,模仿戏台上拿着马鞭转圈的武生的样子,有时候还会吼上一嗓子:“秋胡打马奔家乡,行人路上马蹄忙。坐立在雕鞍用目望,见一位大嫂手攀桑。前影儿好象罗氏女,后影好象我的妻房。本当下马将妻唤,错认民妻罪非常。”然后大家哈哈大笑着打闹起来。

        如今,学校门口的那两株合欢树早已因为扩路被砍掉了。从此学校失去了那梦幻般的风景,也带走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常常想,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留存,即使再小心地珍藏也会发现在不知什么时候就又丢失了。

        唉,又是一个明丽的春天,我站在学校门口却看不到了那两株高大的合欢树,更等不来那六月里泛着红晕的马缨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