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扶弟魔的妈妈,是种什么体验?

前不久刚刚听说扶弟魔这个称呼,最近就发现了称谓的普适性。中午和小伙伴聊天,也谈及了这个话题。 

朋友困恼至极,舅舅又找妈妈来借钱。妈妈自己没啥钱,爸爸不愿借钱。妈妈就打算私底下当担保人给舅舅贷款。朋友一听就来气,随后又妥协了,把自己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几万块钱拿给妈妈,借给舅舅。朋友和妈妈再次嘱咐,这次借了之后,不能再借给舅舅了。她妈妈还不听,说肯定会还的,不还妈妈自己还给她。朋友一听更来气了,你帮着这样的弟弟,什么时候是个头?非得把自己的小家都给掏底吗?朋友和妈妈吵了一架,不欢而散。 

朋友的妈妈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她妈妈从小就照顾家里的兄弟,等到嫁人了,仍旧不变这份爱。结婚后,兄弟遇到些困难,也总是找她。她为了不让丈夫说自己,之前还是和丈夫商量着,借给弟弟哥哥一些钱,后来丈夫真的厌倦了。因为借去的钱基本就不还,于是就拒绝借钱给妻子娘家人。 

等到朋友长大工作了,她舅舅又遇上了手头紧的事,于是又来找姐姐。姐姐自己收入不高,基本都家用用完,丈夫肯定是不愿意借的。 

明明知道自己的兄弟帮不到头,硬是无底线地帮帮帮,从小钱帮到大钱,到最后也没能让这些弟弟哥哥自己能站起来。 

说到底,感觉朋友的妈妈,真的就是把自己当成了两个舅舅的妈。 

听了朋友的话,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妈。虽然没有朋友妈妈那么严重,但说到底,农村出来的姑娘似乎真的把原生家庭里的兄弟看得非常地重。兄弟遇上经济困难,但凡自己能够省出钱的,那肯定是义不容辞地资助兄弟的。家里经济状况较好的时候还好,遇上自己手头也不宽裕的时候,那绝对就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线。 

虽说兄弟情相助,确实证明了血浓于水,但有些时候,真的需要一个度。听过好几个扶弟魔姐姐们的故事,她们一厢情愿地资助兄弟,换来的往往是一个接一个的大坑,有时候就把自己的小家给耗尽,或者导致小家分崩离析。 

好的亲情关系,其实也需要一个度。有时候,人生的磨难需要自己想法克服,才能够拥抱属于自己的灿烂。自小被呵护,除了父母呵护之外,还有姐妹如双亲版呵护,换来的可能是各种推诿,不负担自己责任的懒人。一旦一个人觉得别人天生要为自己负责,这种状态就变得可怕。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为其他人的生活买单,人生的路需要自己走。 

虽说男女平等,但有时候真的是女性把自己桎梏在这个社会角色中。觉得作为姐姐就要没有界限地帮助弟弟,这是不是也是一种重男轻女的体现呢?生活中,往往是女性的这种思维,才让另外的女性过得更加艰难。 

农村里经常见到,生了女儿的就继续生,哪怕生了三四个女儿也无法停手,就是为了生个儿子像宝贝一样宠。 

什么好玩的都是给儿子的,女儿们也得学会照顾好弟弟,最后女儿们都去打工忙碌,给儿子念书。 

搞到最后,儿子还成了啃老族,父母年迈了,总会对着女儿们说,弟弟要长大娶亲,当姐姐们的就得帮帮他。似乎女儿们的天生使命就是为了换回彩礼,好供儿子娶亲生子。 

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女儿们,潜移默化地会责怪自己没有当男人的命,等到嫁人了,又是各种努力要生儿子的决心。 

人这种社会性的生物,估计受这样的影响还会持续很久。城市里稍微淡化了一些,但农村里的这股风潮还会持续很多辈。 

扶弟魔,其实很多时候并非自愿,但等到面临一些事情的时候,还是会不自主地去做。有些时候,需要给自己的生活加点限制。 

自己真的过得好了,才会更有能力帮助别人。 

如果这种帮助,对于他人的改变和成长没有帮助,那就可能成为另一种毒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