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心學概論》讀書筆記:雪漠心學認識論(7)

閱讀內容:《雪漠心學概論》:雪漠心學認識論(7)

【二、智慧本體之“世界”觀】

【在真心智慧的觀照中,世界真相是什麼?】

【爲了弄清所處世界的奧祕,人類一天也不曾懈怠,科技在飛速進步,文明在上升,這是否就能夠愈加接近世界之真相?人類對外探查的主要方式是“觀”,以人眼,以電子眼,以天文眼,以微觀,以宏觀,但仍是未能得見世界奧妙真容,與其歸咎於科技仍不夠發達,不如審慎地省察觀的方式。】

【身處於世界之中,無論以何種先進科技之眼去觀察,都無法得其全貌和真相,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觀之方式本身就限定了人類所能觀測到的範圍,以及所能接受與相信的範圍,畢竟“眼見爲實”是人所秉信者。】

【因此,要識得廬山真面目,就必須站在能觀其全貌之角度,還得突破眼見爲實之觀念窠臼。能夠達到這兩點要求者,唯有“心”眼,以心爲眼,方能觀其真相。荀子說:“心何以知道?曰虛一而靜。”真心狀態即是此種狀態,靜虛之真心可以待物照物,故能見物之本然。】

【(一)世界之變化無常】

【《楞嚴經》中對於“世界”一詞,解釋如下:“云何名爲衆生世界?世爲遷流,界爲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爲界;過去、未來、現在爲世。”即世界包含了時間和空間。中國傳統文化用以指代時間和空間的詞,爲“宇宙”,《屍子》言:“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世界與宇宙所指同一。】

【佛學認爲世界之真相是“緣起性空”。佛學的世界觀認爲,宇宙萬物由各種因素的組合生成,沒有憑空獨立存在者,皆依他物而存在,萬物之間彼此聯繫,“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無論是自然物,或是人造物,皆遵循此規律。】

【故而萬物的本質都是空性,即沒有真實固定的實體,因素聚合則生,因素分散則滅。】

【關於空性,有諸多偏差之理解。如認爲空性即是空空如也,一無所有,作此理解者,或陷入執有,或者陷入執無。前者執幻爲實,以一切爲真實存在,不僅所見所聞所嗅所觸爲真實,甚至將所思所想也當作真實。後者往往導向虛無主義和消極主義,認爲一切皆是空幻,毫無存在之意義,甚至陷入於無知無覺的頑空。佛學屢次被誤解爲一種虛無主義和消極悲觀思想,與世人未能理解空性的真義有直接關係。】

【如房屋中空無一物,即空間之空,並非空性之空;而房屋本身構成因素之變化,可視爲空性之空,構成房屋之材料,若重新組合,便可成爲另一事物。故而,因素之無窮變化性和可能性,是爲空性。】

【另有一譬喻,用海面上生起的海浪來形容現實世界中的事物,那麼空性即指海浪並無獨立存在之自性,隨着風的變化,海浪忽而起忽而滅,在人眼中,看似海浪本身的產生和消失,實質上只是海水之各種變化形式。緣起與性空是不可分割之一體兩面,分別從現象和本質兩個角度歸納了世界萬物之真相。】

【愛因斯坦說:“我們稱爲物質的東西是能量,它的震動降低到感官可以覺察,所以沒有物質。”】

【因緣有聚合,必有離散。組合和分散,以及各種可能性之組合,決定了世界的變化無常。人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有成、住、壞、空。】

【世界之變化無常,是普世之真理,並非某一家學說的發明,用《周易》之話語體系詮釋,陰陽此消彼長,循環往復,是天地運行之根本法則,並體現於萬事萬物之中。如自然界之四時更替,草木枯榮,社會政治的一治一亂,人生之起起伏伏,人心的變動,無不反映了變化無常的真理。】

【因此,窮陰陽變化,明吉凶之理,被視爲《周易》的大智慧,與此相通,明瞭因緣聚散之變化,破除對實有和恆常之執著,是佛家的大智慧,也即是真心之智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