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马克思·奥勒留)人类被锁死在低等思考维度之中

看了梁实秋版本的沉思录,颇有点中国道儒的味道。2000年之前的人做的一些思考让人挺震惊的。

一方面我意识到古代上层社会已经非常成熟和理性,基于此,人类对于自身、社会、自然的认知和两千年后的如今社会中上层人士的认知相差无几。另一方面也颇无力,人类顶尖通透的人才们对社会自然的认知也仅限于此,甚至于从有人类社会起,在很早的一个阶段早已经成为天花板。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亿万年的光景,人类存在的千万年间,不断的诞生、死亡。一批又一批的人有序的经历着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痴嗔贪欲,不断的上演着争权夺利,儿女情长以及所谓文明的传承。

跳出人类视角看,这究竟可悲还是可叹?可悲一代又一代被困死在思维限制里,被困死在三维里,无法感知过去未来的无底黑暗,只拥有弹指一灭间的生,剩下的便是永恒的死亡,那么回过头来看,那些由情绪驱动的行为真正有意义的又有多少? 可叹人类永远沉迷于自我认知当中,就像沙漠中燃烧着的一堆篝火,人类呆坐在旁边,眼里只有零星篝火,却永远意识不到头顶的灿烂苍穹及脚下无垠的沙漠。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活得足够久,历经千年,那么他将会是怎样的一个人?深谙人性,冷漠无比?还是看透一切却又自得其乐?

按照惯例,摘录下我觉得不错的语段:

1. 任何事都不听从运气,除了理性之外,绝不仰仗任何东西。

2. 每日清晨对你自己说:我将要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不能分辨善与恶。

3. 一般人隐居在乡间、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这乃是最为庸俗的事,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自己心里去。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比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静——尤其是如果他心中自有丘壑,只消凝神一顾,立刻便可获得宁静,所谓宁静亦即有条不紊之谓。

4. 陛下的双手也许适宜掌握国王的宝仗,但不适宜竖琴。

5. 对群蜂无益的事情,不可能对于一只蜜蜂有益。

6. 试想一个人垂死的时候,其身心是什么样子?再想想人生的短暂,过去与未来的时间之无无底深渊,一切物质之脆弱无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