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史217:華嚴休靜

第六十一節 華嚴休靜

華嚴休靜禪師是良价禪師的得意門生,他雖然在禪宗典籍中留下的公案不是很多,但是並不妨礙他在當時的江湖中是個知名人士。

休靜禪師,不知生卒年月,不知何方人氏,不知何處出家受戒。

因爲當時闖蕩江湖早已成爲僧人的必修課,所以休靜禪師出家後,也加入到了行走江湖的大軍中。

不知何時,休靜禪師來到了湖南常德市石門縣之洛浦寺,並且跟隨洛浦元安禪師學習禪宗課程。

休靜禪師因爲在佛學院學習成績比較好,所以元安禪師便安排他擔任了寺院管理僧衆事務的維那一職。

這一天,寺院照例又到了外出幹活的時間,休靜禪師於是把大家召集攏來安排勞動任務道:“住在上間禪房的搬柴,住在下間禪房的鋤地。”

寺院第一座馬上上前道:“聖僧作甚麼?”

在寺院裏,第一座的職務排名是高於維那的。所以第一座看到休靜禪師安排這個安排那個,卻獨獨不安排自己,自然上前問道,你把大家都安排幹活去了,那麼你又怎麼安排呢?

看到第一座半是較真半是勘辯來了,休靜禪師不動聲色的道:“當堂不正坐,不赴兩頭機。”

休靜禪師此語頗有禪意,當堂不正坐不赴兩頭機,意即我不屬於上間也不屬於下間也不居於中間,也就是不在兩頭立亦不居中間。這生動的表現了休靜禪師可以隨遇而安隨處落腳卻又不落痕跡的禪者風采。

對於這個公案,北宋湛堂文準禪師評唱道:“華嚴和尚雖臨時對答應用不失其宜,然只解順水撐篙,不解逆風把柁。當時若是準上座,才見伊道聖僧作甚麼,便打一椎雲,大衆普請罷,首座當出院,謹白諸禪德。且道因什麼如此?不見道,一朝權在手,看取令行時。”

宋朝禪宗第一高手圓悟克勤禪師評唱道:“珠鑽九曲,休靜可謂神功,玉解連環,山僧更資一路。或有問聖僧作個什麼?只對他道,廓如明鏡當臺照,不動形聲應萬緣。”


休靜禪師雖在元安禪師這種高手那裏學習了一段時間,不過他最終沒能在洛浦寺佛學院獲得畢業證書。

後來,休靜禪師聽聞良价禪師在洞山大弘禪法威震天下,於是便來到江西宜豐縣洞山廣福禪寺參訪良价禪師。

這一天,休靜禪師參問道:“學人未見理路,未免情識。”

良价禪師道:“汝還見理路也無?”

休靜禪師道:“見無理路。”

良价禪師道:“什麼處得情識來?”

休靜禪師道:“學人實問。”

良价禪師道:“恁麼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

休靜禪師道:“萬里無寸草處,還許某甲去也無?”

良价禪師道:“直須恁麼去。”

休靜禪師出家多年,四處求學,卻還是沒有明白大事,未免有點着急。所以他參問良价禪師道,我還沒有見到禪之理路,從而不得其門而入,所以難免會有情識起伏運轉,這如何是好啊。

良价禪師馬上話中有話的問道,你還見理路嗎。

休靜禪師出家多年,佛學知識還是有的,所以他馬上依照佛家理論回答道,見是無理路的。

《楞嚴經》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所以,我們的這個能見之見性,是無理路可言的。

良价禪師馬上問道,既然見無理路,那麼你的那些情識又從何而來呢。

不過,到了這裏休靜禪師卻又轉不過彎來了,他只得對良价禪師道,我確實不懂,所以才如實參問師父啊。

看到學生不能明白自己的話意,良价禪師於是轉個思路開示道,如此的話,你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

良价禪師曾經給同學們上課時開示道“秋初夏末,兄弟或東去西去,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始得。”隨即良价禪師又繼續開示道“只如萬里無寸草處,且作麼生去?”

良价禪師當時在課堂上開示這番話時,教室裏是沒有一個學生站起來應對他的話語的。

自然,休靜禪師聽後,也不能明白話中真意。於是他問道,萬里無寸草處,還許我去嗎?

看到休靜禪師不能明白自己的禪意,良价禪師無奈之下,只得直接把答案告訴他道,說什麼去不去哦,你直接就這樣去不就行了嗎。

你要去的話,管他外面千里萬里,管他外面有草無草。你要去,只管大踏步去就行了啊。

所以,情識來了就來了唄,情識起伏運轉就讓它起伏運轉唄,你還想讓自己的心裏沒有任何一絲情識存在啊。須知,這種人,不論過去還是現在乃至於將來,都是不存在的。

而且,情識起伏生滅擾亂你已經是病了,你還想斷除情識,斷除煩惱,這反而是病上加病啊。

所以,真正了悟之人,那是要在紅塵中打滾,卻又不被紅塵所染所浸的。

對於這個公案,粟庵鼎禪師作偈評唱道:

撥開淺草露斑蛇,毒氣燻蒸墜晚霞。

無奈乞兒伎倆別,籃兒無底盛還家。


這一天,休靜禪師正在寺院裏搬柴,良价禪師走過來一把將他抓住問道:“狹路相逢時作麼生?”

休靜禪師道:“反側,反側。”

禪宗,那是非常講究當機的,那是絕對不允許你遇到事情了,可以先退下去找個地方前思後想,想好了然後在回來東說西說的。

所以,面對禪機,面對各種事情,面對別人的勘辯,你必須馬上作出自己的應對。這就如同兩人狹路相逢一樣,是無你迴避處的。

在這裏讀者朋友們可以看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狹路相逢一詞,就是首先出現在這裏的。

休靜禪師正在搬柴,此時他的心思自然全在勞動上。作爲老師來講,那是會利用一切機會來勘辯或者開示學生的,而且,搞突然襲擊比來到課堂上給學生上課,更具有挑戰性和檢驗性,因爲此時的學生其思維通常都沒在禪上。

這不像在教室裏,學生們一進教室,其思維馬上就會進入學習狀態,老師要講什麼課,自己要提什麼問,他們心裏各自都有小算盤的。而且即便自己啥都沒準備好,自己還可以當座上客,看老師和別的學生脣槍舌劍交鋒一番。

所以,當休靜禪師搬柴之際,良价禪師冷不防上來一把將他拉住問道,狹路相逢時如何?這既是搞突然襲擊,更是讓你無躲避處。

面對老師施展出的出格招數,休靜禪師卻也沒有慌亂,他馬上應對道,反側,反側。

反者,返也,轉也。

反側,轉身一路也。不論是曹洞宗還是別的宗派,都是非常重視轉身一路的。

在一般人的眼裏,狹路相逢,那是勇者必勝的。可是在禪師眼裏,如果狹路相逢還逞強鬥勇的話,不但會墮坑落塹,還會頭破血流乃至於喪身失命。

並且對於禪者而言,不論是何種境界何種道路,都是不能執滯於此的,所以,狹路相逢,不僅要當機,更要懂得轉身,而且必須轉身才是。

轉身後,禪者才能進退自如縱奪隨我,才能八方縱橫而不留蹤跡。

看到休靜禪師在自己突襲之下依然能應對自如而得體,良价禪師不由得非常的高興,於是當場就把畢業證書頒發給了休靜禪師。

既然休靜禪師已經獲得了畢業證書,也就意味着他可以離校到別的佛學院任教了。所以良价禪師特意叮囑休靜禪師道:“休靜啊,你一定要記住我的話,如果你以後要開山授徒的話,你最好往南方去,這樣的話你主持的寺院會有僧衆一千人。如果你往北方去開山授徒,那麼你主持的寺院僧衆只有兩三百人而已。”

悟道禪師之讖言,自然是不會落空的。

休靜禪師離開洞山後,來到了福州東山之華嚴寺擔任了主持。在休靜禪師的努力下,華嚴寺僧衆果然很快就達到了一千人,從而享譽天下,江湖中人自然也就以華嚴休靜來尊稱他了。

不過,休靜禪師並沒有在華嚴寺待多久,就因爲在江湖中聲名卓著,而被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迎請到了京城洛陽弘法。不過,休靜禪師雖然在京城弘法,並受到了皇帝的尊崇,但是他主持的寺院之僧衆,果如良价禪師所言只有三百人而已。


這一天,李存勖在皇宮裏設置了盛大的齋宴,然後把京城裏的一幫高僧大德以及休靜禪師等人迎請到了皇宮裏用齋。

在用齋之餘,那些高僧大德一個個都在閱讀經書,而休靜禪師和自己的隨身弟子卻沒有一個閱讀經書的。

李存勖於是上前問道:“師父爲什麼不看經呢?”

休靜禪師道:“道泰不傳天子令,時清休唱太平歌。”

李存勖接着問道:“師一人即得,徒衆爲甚麼也不看經?”

休靜禪師道:“獅子窟中無異獸,象王行處絕狐蹤。”

李存勖又問道:“大師大德爲甚麼總看經?”

休靜禪師道:“水母元無眼,求食須賴蝦。”

對於出家人而言,看經書那是必修課了。任何一個人不看經書而想明白佛法真意,那是絕無可能的。

可是,不論是佛祖經文還是祖師言論,學人都得明白,它們只是指月之指而已。學人一旦透過手指看到明月之後,就應該把手指放下了。

如果有人時時刻刻抱着手指不放,此人要麼執滯於指月,從而不能能所俱亡,要麼就是沒有見月,所以只能不停的研究指月之指。

休靜禪師那是見月之人,並且是指月雙遣之人,自然就用不着抱着經文不放了。這就好像一個國家國泰民安,天子自然用不着時時下令修正這樣執行那樣。這也好像天下清明之際,老百姓也無需高唱太平歌來多此一舉進行歌頌。此正是“見月休觀指,歸家罷問程”也。

到此,李存勖又問道,你是徹悟禪道的師父,自然可以如此,但是你的那些徒弟怎麼也不看經啊。

休靜禪師迴應道,所謂獅子怒吼,百獸膽裂,自然,獅子的窟穴中那是一定沒有別的野獸敢於留存的。而象王經行之處,那是高大沉穩,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而又異常雄偉的前進的,那些狐狗之類的動物,自然早早就躲避在一邊去了,又怎麼敢在象王周圍東遊西晃呢。

自然,獅子象王是不能和那些野獸相提並論且同處一室的,此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也。我是如此,自然我的弟子們也是如此的啊。

可是李存勖還是刨根問底的追問道,那麼那些高僧大德爲什麼總是閱讀經文呢。

休靜禪師迴應道,水中的水母是沒有眼睛的,它和小蝦是共生關係,所以,水母要捕食時,全得依靠小蝦給它通風報信提供信息纔行啊。

那些高僧大德因爲還沒有明白佛法真意,所以,他們還需要時時從佛經中吸取營養來使自己道眼通明,以便能觀看到天上之月。自然,他們就時時處處離不開經文了。

對於休靜禪師的回答,李存勖那是非常滿意的。

休靜禪師的此番話語,在江湖中那是非常有名的,歷朝歷代的禪師在各種場合中,那是頻頻引用休靜禪師的這些話語來相互勘辯或是開示學人的。

不知何時,休靜禪師離開了洛陽,來到了河北一帶遊方,後來在河北平陽圓寂。

休靜禪師圓寂後,身邊人依例火葬了休靜禪師,並且獲得了很多舍利。於是弟子們在河北晉州、湖北房縣、終南山逍遙園和福州華嚴寺四處地方修建墓塔,分別安置了休靜禪師的這些舍利。

而皇帝獲知休靜禪師圓寂的消息後,也賜予休靜禪師“寶智大師”之諡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