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别人时理所应当,接受帮助时心生歉疚,是什么让“我不值得”!

今天我在群里,看到一位同学分享自己这样的一个困惑,很有共鸣感,记录下收获。

这位同学说:“当别人给我一定的帮助时,我会想着必须把这个人情还回去,千万不能亏欠。因为我心想我不值得别人这样的付出,我不配得到心里最想拥有的美好。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自己刚上大学的场景,每次同学帮我占个位置,尤其是不太熟悉的同学帮了我这个忙,我第一时间,会点头示意感谢,而且嘴里连说几句“谢谢”。次数多了,同学会略微有些抱怨地说道:“搞那么客气干嘛?就占个座儿而已啊!”

第一次接收到这样反馈的时候,我以为是同学也是客气的回答。没想到当有一天我在跟自己的女朋友交往时,她也会觉得我过于客气,搞得两个人像陌生人一样。听到这种话,其实我当时是窘迫的,只有呆呆地回她:“习惯了。” 

搁在当时,坦率地讲,我其实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习惯性地客气,不喜欢亏欠人情,哪怕是别人帮个很小的忙,如果我不还回去,心里总不是滋味儿,总感觉自己偷别人什么东西一样。

但是这样的场景,却在我心里面也埋下了一个自我觉醒的种子。

后来在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跟着教练学习疗愈。我才渐渐懂得小时候因为成长环境,培养出来的“低自尊感”,会让自己在自我认同,爱自己的方面,经受一些卡点。

当自己无法做到爱自己,接纳本来的自我面貌时。我们的很多行为,都会跑偏了,比如一个人帮助了我,这会让我觉得自己“索取”的太多了,这种情况跟我以前的认知不一样啊。

以前要么是家人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敢有半句怨言,做对了很少奖励,做错了责骂不断。我内心习惯了这种方式,我怎么可以接受这样的“爱”呢?我们会本能地感觉不可思议,甚至会怀疑别人对自己好“肯定有什么目的!”

因此我们会立马通过感谢,并且伴随着很多客气性举动来进行自我防御。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心里觉得--我不欠你的。

但是这样做的弊端,就是我们往往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自己习惯性地孤僻,别人不敢跟你开玩笑等等。

其实内心的苦,内心的孤独,只有自己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知道。多少个黑夜,我们渴望有人拥抱,多少个聚会当中,我们多么渴望放下包袱,不怕欠别人人情,该吃吃,该喝喝,该跳跳。

我们渴望,能够大大方方做一个“敢要”的人。

我们知道,没有人喜欢只会“索取”的人,但也没有人愿意亲近只愿意“给予”的人。因为当我们在过度给予时,就剥夺了别人“施与”的权利。我们做了“好人”,却把别人变成了“坏人”。所以,凡事皆有个度。

这个“度”,长飞教练给了一定的回答,就是“施与受能量的平衡”。当这个能量不平衡的时候,我们以及对方都会感受到不舒服。

教练还表达了一下她对于“施与受平衡”的感受。就是在接收的时候,我是有一种自信的。这个自信就是,我或早或晚都会为对方做一些什么,在她需要的时候,以她需要的方式。不急于一时,也不是因为我一定要回馈什么,只是因为如果我可以,我就会去做。

我也不太纠结跟某一个人的施受平衡,所有人给我的,都是爱,是他们对我的爱,也是宇宙对我的爱。所有我给出去的,是我对这个人的爱,也是我对生命和宇宙的爱。所以在生命这个层面,我总是平衡的,内心也就是平和的,我不会因为别人帮助了我,没有及时回馈而心生愧疚,觉得自己占便宜了。

扪心自问,我自己很认可这样的心态。但现在还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我对生命和宇宙的能量,还无法连接到这么宽广的能量。

平时遇到别人帮助我时,依旧会有一丝紧张,正如今天这位同学的困惑一样,会想着急着还回去。但内心多了一丝觉醒,会跟自己对话:“我知道我是可以爱自己的,我知道我是值得的,只是在这个值得上面,我还有一些功课要做,我是不是可以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呢!”

这种处理方式,对于目前正在学习和有了一定觉知的我来说,是合适的。我想因为“低自尊感”带来的卡点,在我的生命中在一点点被疗愈,一点点变得更有力量。

自我的成长,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你的每一步行动,突破,都在不断地给自己正反馈。而敢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或许是你开始成长的第一步。加油

成长的路上,希望有你相伴,欢迎留言、点赞,你留下的每个样子,我都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