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人深省的一句話,領人坐立難安。

      每個人的“使命感”不能強求統一,不能空談。這種感覺是通過已知的信息再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在某一時刻突受感召,悟出的人生意義,“使命感”可以是爲人民謀幸福、可以是爲家族興久不衰、可以是爲宇宙太平、可以是爲流芳百世等等。

      今看了劉伯堅先生的家書,信中的崇高氣節、堅定信仰使我熱血沸騰。劉伯堅先生在獄中自知即將遇害,信中文字卻平淡敘述與以往無常,讓讀者肅然起敬,越是平淡給閱讀者帶來的反差就越大。信中結尾說道:諸兒受高小教育至十八歲後即加入工廠做工(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去理解),非到有自給的能力不要結婚(這句話真是偉大,現在有多少人懂什麼叫“自給的能力”看到這句話我也很羞愧,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到卅歲結婚亦不爲遲,以免早生子女自累累人。

      如今21世紀,時隔近百年,周圍人最爲擔心之事居然是“二十幾歲爲何不婚、爲何不生養”真他媽是讓人感到可悲,這讓百年前英雄知道百年後大部分人“一輩子的使命”是生養,不知會不會覺得有些難過。

      自我批評是要做的,讀書、看報、寫字是有趣的,我自知天賦平庸、知識淺薄、三分熱度,卻希望收穫與衆不同的人生是不好的,但希望這份“後知後覺”能幫我在今後的日子多一份踏實、多一份有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