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安全感,是因爲父母做了這些事,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講一個朋友的故事。

那是80年代,小毛出生的時候是順產,8斤4兩,對於母親來說並不容易。

因爲經濟條件的限制,小毛沒有喫過奶粉。斷奶後,由於小毛的家在北方,給分配到的大米有限,所以她的父親每隔一個月就騎着自行車,騎兩個小時到省城去買大米,然後從農村借來一個大約50公分直徑的小石磨,把米泡發了,放進去慢慢的磨成米漿,再用砂鍋熬煮,煮的時候要一邊攪動,否則會糊鍋。父親認爲這個米糊很有營養,事實也確實如此,小毛被米糊喂得很壯。

在小毛長大的日子裏,家裏的飲食在現在看來都很健康,不過也主要是因爲窮——母親最擅長做的口味是江浙的鹹鮮,父親最擅長做的是醋溜土豆絲、酸辣大白菜。小時候的小毛很少生病,一年大概也就一兩次。

小毛對小的時候的記憶,最多是每天早上父親的親親,母親的抱抱。有一次中午睡覺,天花板上的牆皮忽然脫落砸在她身上,她大哭。父母驚恐的從另一個房間大步跑過來,緊張的看着她,把她摟在懷裏。小毛雖然在大哭,但一點也沒有感覺到害怕。很多年後,她每次看見天花板上那塊脫落了牆皮的部分,都會想起那一幕,就像那天中午的太陽一樣溫暖。

小毛的母親喜歡喫零食,每隔一個星期,下班就會帶回來一包好喫的:山楂片啊,話梅乾啊,巧克力啊。但父親總是會說,不要花那麼多錢,要節約。母親看電視劇的時候會帶着小毛一起看,瓊瑤劇,雖然她看不懂,但她覺得母親看的時候一會哭一會笑的樣子很可愛,所以她自己也就很享受,而父親總是會說,不要老看電視啦。

小毛上一年級的時候成績很好,老師要求她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習題要做到晚上十二點,有時候她睡着了,母親就按照她的筆記幫她寫完,然後把她抱上牀。母親寫的時候,小毛偶爾能聽見筆尖落在紙上的刷刷聲音,也大概知道自己怎麼從桌子上移到了牀上,但她不願意醒來。

小毛8歲的時候,母親帶她去電影院看過一次鬼片,她記憶猶新的一個場景是那個鬼忽然轉過頭來,伴隨着音效,她的母親在旁邊大笑,母親說,如果害怕,就要大笑。她們看完電影后回家,父親生氣她們看電影不帶他,把剛剛喫過方便麪的湯,冷冷地倒在她母親的腳邊,父親那天晚上一句話也沒有和她們說。

小毛從那天晚上開始,大約有五年的時間,睡覺不敢關燈,也開始不間斷地尿牀白天也經常會尿褲子,因爲憋不住。也不知道是被鬼片嚇到了,還是被父親突如其來的冷漠嚇到了。

後來小毛的父母開始不間斷地吵架,她發現,父母二人不會再像從前一樣黏在一起。具體爲什麼吵架小毛也不懂,她只記得母親在吵架的時候會哭,父親在吵架的時候會摔壞東西,甚至會打母親。

吵架的頻率越來越高。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母親換了好幾個工作之後,就賦閒在家了。而父親開始升職,結識了更多她不認識的叔叔阿姨。她開始感覺到,父親不再喜歡母親了。

後來她的母親不愛看電視了,也不愛買零食吃了,偶爾就抄一抄紅樓夢練練字,繡繡花,也沒有什麼朋友。再後來小毛放學回來就沒有飯吃了,因爲母親不想做飯,對喫飯也沒有興趣,特別餓的時候,就啃一點饅頭。她記得那時候和母親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想喫東西。

而小毛的父親在南方長期出差,兩個月回來一次,會帶回來一些好喫的。小毛的生活就變成了,大多數時間啃饅頭,每兩個月喫一大堆沒喫過的東西。

就這樣持續有兩三年吧,小毛髮現自己會經常喫東西把自己撐到不行了才停,用中醫的話來說應該就是胃強脾弱,一直到她35歲也還是如此;而她的母親,在她父親帶到醫院後,被診斷爲精神分裂。

母親從精神病院出來以後,小毛的母親想和小毛親近,小毛不知道怎的,看到母親走過來,很害怕,就後退了幾步,低下頭,接着她母親掉了淚轉過身去。沒過多久小毛的母親自殺了,在那之前母親甚至沒有做過任何準備和梳妝,就這樣從牀上起來,就直接爬上陽臺,想也沒有想就跳下去了。

小毛雖然那時沒有在現場,但是忽然不知道怎麼的就忽然聽見一個聲音跟她說,你媽死了。再後來的很多年裏,小毛都在想,母親是不是她害死的。

之後的小毛父親,脾氣變得很古怪,一下子很溫柔,一下子又很冷漠,一下子大發雷霆,一下子又拳腳相加。有一次小毛被父親打得鼻血流得滿衣服都是,打完了之後,父親又溫柔的幫她洗那件帶血的襯衣。那時,小毛13歲,仍然時不時地會尿牀,白天仍舊憋不住尿,總是暴食。

小毛有過幾個非常好的好朋友,都是女孩,她們會教小毛如何洗衣服,如何使用姨媽巾。小毛很依賴她們,甚至會偷家裏的錢買東西討好她們。但是不知道爲什麼,這些朋友後來都離她遠去了。

再之後,15歲的小毛有了早戀的跡象,她喜歡上了一個留級了5年的大齡同學。那個同學會自己做飯,還經常自己一個人坐火車。小毛從他那裏學會了很多。在那之後,小毛又喜歡過很多人,但都是那種年紀比她大很多,比較成熟的類型。這些關係裏,小毛一次次的爲對方妥協,甚至不顧對方是否是單身,而這樣的妥協,最終都讓這些關係無疾而終了。

小毛經歷了一次一次的失戀,工作上也屢屢受挫,她發現生活終究沒有能夠抓住的東西。

她想,到生命的最後,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人吧。

多年後的小毛,才逐漸明白,原來那些年裏,她一直在找“媽媽“,一直想找“爸爸”。

小毛所經歷的,是一個安全感的課題。在之後的生活裏,表現出來的安全感課題幾乎天天都在上演,比如她受不了別人批評,哪怕是一個很小的詞彙,都會讓她輾轉反側;比如她恐懼婚姻,比如她容易質疑他人,比如她憤恨自己孩子的撒嬌哭鬧,她甚至想過不想要孩子——她內心裏面那個小孩同樣還沒有受到很好的照料。

但這些,並不是她一個人需要面對的。她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以及祖輩們,由於年代、環境,也都承受着從家庭裏未被滿足的安全感,而她的孩子,同樣會因爲她脆弱的安全感,也有不安全的感受。這樣的感受當然也會表現在身體上,比如容易受到驚嚇,比如胃強脾弱,比如睡眠不好等等。

這個課題是她的父母親,以及她孩子的共同課題,並且每一個人,都需要在成年後單獨的去面對。

安全感的缺失,會影響到下焦的能量,下焦的能量不足的時候,也會影響中焦的運轉。我們知道下焦藏着我們的人神,如果我們的神沒有在身體裏穩定的居住,我們就會一直看向外面的東西,要抓取外面的東西。

比如很刻意地討好別人,比如一直努力得到肯定,比如一直希望自己成爲誰,比如一直做自己並不熱衷的事情......從身體上表現出來的就是下焦不足,所以我們會看到她多年的漏尿,尿牀,怕黑;情志上呢,猶豫,敏感,脆弱;長期的暴食也是因爲下焦虛影響到了消化,就是總覺得自己喫不夠,其實這是一個自救的行爲。

安全感缺失,在身體上,還會表現的是陽氣不足。我們看到,陽氣足的安全感稍高,遇事穩定,陽氣不足的,安全感低,容易搖擺。

例如一些慢性病,比如過敏,除了陽氣不足,其實多少也有安全感的問題。所以調理的方向,可以適當的溫補,比如艾灸;慢運動,比如靜坐,站樁,找適合的人深入的交流,或者慢悠悠的旅行等等,都有很好的療效。但這些都是助力,更重要是每個缺失安全感的人,需要直面自己的那份有缺口的安全感。

當我們感受到別人的不屑時,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的情緒,不是因爲別人,而是因爲我們覺得自己不好。當我們要不斷的跟人宣揚我們做的功績的時候,我們要知道,好的品質會一直在那裏,不需要總是證明;當我們懷疑別人的善良時,我們要知道,我們只是覺得自己不配遇到好人。

但有意思的是,缺失的安全感,也成爲人的天賦。因爲沒有安全感的人,會習慣性地逼自己優秀,那麼就會有很多思考;同時,也因爲很敏感,所以很能抓住細節;因爲自己的脆弱,所以對人能夠容易感同身受。因此也許在學東西的時候,會有悟性,會擅長藝術,會對待生命和宇宙有着用不完的好奇心。這讓人在工作上和學習事物上,發揮優勢。

小毛因爲這個安全感帶來的痛苦很深,所以很大程度上,也引領着她一直在尋求答案。她找了很多書,經過了很多人際關係的彆扭,經過了很多工作上的失敗,上過很多課程。給她幫助最大的幾位老師裏,不知道是因爲她太敏感,還是老師太關照她,她感受到了老師們對她的那種完全無條件的包容、接納和愛。幾經折騰和反覆錘鍊,目前的她,知道如何去面對那類安全感的問題了。也許不能做到100分,但有65分的時候,或者不退步的時候,她也會覺得,日子還過得去。

雖然這個引領的方式令人抓狂,但她認真的跟我說過好幾次那句話:

“每一步都不會白走,每一步都有意義。”

往往我們在談起孩子們的身體和情緒狀況的時候,總是會有意無意的苛責到撫養者的行爲。比如說家長沒有耐心,不懂得管理情緒云云,但實際上,這個問題的解決,往往不是通過歸咎自己來解決的。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父母在面對自己,學會放過自己之後,纔開始學會愛孩子。——除了安全感,所有的生活,也都只是試煉。

我開玩笑的跟人說起過,如果希望人生變的有趣,總是要有那麼點腎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