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安全感,是因为父母做了这些事,毁掉了孩子的一生

讲一个朋友的故事。

那是80年代,小毛出生的时候是顺产,8斤4两,对于母亲来说并不容易。

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小毛没有吃过奶粉。断奶后,由于小毛的家在北方,给分配到的大米有限,所以她的父亲每隔一个月就骑着自行车,骑两个小时到省城去买大米,然后从农村借来一个大约50公分直径的小石磨,把米泡发了,放进去慢慢的磨成米浆,再用砂锅熬煮,煮的时候要一边搅动,否则会糊锅。父亲认为这个米糊很有营养,事实也确实如此,小毛被米糊喂得很壮。

在小毛长大的日子里,家里的饮食在现在看来都很健康,不过也主要是因为穷——母亲最擅长做的口味是江浙的咸鲜,父亲最擅长做的是醋溜土豆丝、酸辣大白菜。小时候的小毛很少生病,一年大概也就一两次。

小毛对小的时候的记忆,最多是每天早上父亲的亲亲,母亲的抱抱。有一次中午睡觉,天花板上的墙皮忽然脱落砸在她身上,她大哭。父母惊恐的从另一个房间大步跑过来,紧张的看着她,把她搂在怀里。小毛虽然在大哭,但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害怕。很多年后,她每次看见天花板上那块脱落了墙皮的部分,都会想起那一幕,就像那天中午的太阳一样温暖。

小毛的母亲喜欢吃零食,每隔一个星期,下班就会带回来一包好吃的:山楂片啊,话梅干啊,巧克力啊。但父亲总是会说,不要花那么多钱,要节约。母亲看电视剧的时候会带着小毛一起看,琼瑶剧,虽然她看不懂,但她觉得母亲看的时候一会哭一会笑的样子很可爱,所以她自己也就很享受,而父亲总是会说,不要老看电视啦。

小毛上一年级的时候成绩很好,老师要求她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习题要做到晚上十二点,有时候她睡着了,母亲就按照她的笔记帮她写完,然后把她抱上床。母亲写的时候,小毛偶尔能听见笔尖落在纸上的刷刷声音,也大概知道自己怎么从桌子上移到了床上,但她不愿意醒来。

小毛8岁的时候,母亲带她去电影院看过一次鬼片,她记忆犹新的一个场景是那个鬼忽然转过头来,伴随着音效,她的母亲在旁边大笑,母亲说,如果害怕,就要大笑。她们看完电影后回家,父亲生气她们看电影不带他,把刚刚吃过方便面的汤,冷冷地倒在她母亲的脚边,父亲那天晚上一句话也没有和她们说。

小毛从那天晚上开始,大约有五年的时间,睡觉不敢关灯,也开始不间断地尿床白天也经常会尿裤子,因为憋不住。也不知道是被鬼片吓到了,还是被父亲突如其来的冷漠吓到了。

后来小毛的父母开始不间断地吵架,她发现,父母二人不会再像从前一样黏在一起。具体为什么吵架小毛也不懂,她只记得母亲在吵架的时候会哭,父亲在吵架的时候会摔坏东西,甚至会打母亲。

吵架的频率越来越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换了好几个工作之后,就赋闲在家了。而父亲开始升职,结识了更多她不认识的叔叔阿姨。她开始感觉到,父亲不再喜欢母亲了。

后来她的母亲不爱看电视了,也不爱买零食吃了,偶尔就抄一抄红楼梦练练字,绣绣花,也没有什么朋友。再后来小毛放学回来就没有饭吃了,因为母亲不想做饭,对吃饭也没有兴趣,特别饿的时候,就啃一点馒头。她记得那时候和母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想吃东西。

而小毛的父亲在南方长期出差,两个月回来一次,会带回来一些好吃的。小毛的生活就变成了,大多数时间啃馒头,每两个月吃一大堆没吃过的东西。

就这样持续有两三年吧,小毛发现自己会经常吃东西把自己撑到不行了才停,用中医的话来说应该就是胃强脾弱,一直到她35岁也还是如此;而她的母亲,在她父亲带到医院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

母亲从精神病院出来以后,小毛的母亲想和小毛亲近,小毛不知道怎的,看到母亲走过来,很害怕,就后退了几步,低下头,接着她母亲掉了泪转过身去。没过多久小毛的母亲自杀了,在那之前母亲甚至没有做过任何准备和梳妆,就这样从床上起来,就直接爬上阳台,想也没有想就跳下去了。

小毛虽然那时没有在现场,但是忽然不知道怎么的就忽然听见一个声音跟她说,你妈死了。再后来的很多年里,小毛都在想,母亲是不是她害死的。

之后的小毛父亲,脾气变得很古怪,一下子很温柔,一下子又很冷漠,一下子大发雷霆,一下子又拳脚相加。有一次小毛被父亲打得鼻血流得满衣服都是,打完了之后,父亲又温柔的帮她洗那件带血的衬衣。那时,小毛13岁,仍然时不时地会尿床,白天仍旧憋不住尿,总是暴食。

小毛有过几个非常好的好朋友,都是女孩,她们会教小毛如何洗衣服,如何使用姨妈巾。小毛很依赖她们,甚至会偷家里的钱买东西讨好她们。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朋友后来都离她远去了。

再之后,15岁的小毛有了早恋的迹象,她喜欢上了一个留级了5年的大龄同学。那个同学会自己做饭,还经常自己一个人坐火车。小毛从他那里学会了很多。在那之后,小毛又喜欢过很多人,但都是那种年纪比她大很多,比较成熟的类型。这些关系里,小毛一次次的为对方妥协,甚至不顾对方是否是单身,而这样的妥协,最终都让这些关系无疾而终了。

小毛经历了一次一次的失恋,工作上也屡屡受挫,她发现生活终究没有能够抓住的东西。

她想,到生命的最后,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人吧。

多年后的小毛,才逐渐明白,原来那些年里,她一直在找“妈妈“,一直想找“爸爸”。

小毛所经历的,是一个安全感的课题。在之后的生活里,表现出来的安全感课题几乎天天都在上演,比如她受不了别人批评,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词汇,都会让她辗转反侧;比如她恐惧婚姻,比如她容易质疑他人,比如她愤恨自己孩子的撒娇哭闹,她甚至想过不想要孩子——她内心里面那个小孩同样还没有受到很好的照料。

但这些,并不是她一个人需要面对的。她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以及祖辈们,由于年代、环境,也都承受着从家庭里未被满足的安全感,而她的孩子,同样会因为她脆弱的安全感,也有不安全的感受。这样的感受当然也会表现在身体上,比如容易受到惊吓,比如胃强脾弱,比如睡眠不好等等。

这个课题是她的父母亲,以及她孩子的共同课题,并且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成年后单独的去面对。

安全感的缺失,会影响到下焦的能量,下焦的能量不足的时候,也会影响中焦的运转。我们知道下焦藏着我们的人神,如果我们的神没有在身体里稳定的居住,我们就会一直看向外面的东西,要抓取外面的东西。

比如很刻意地讨好别人,比如一直努力得到肯定,比如一直希望自己成为谁,比如一直做自己并不热衷的事情......从身体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下焦不足,所以我们会看到她多年的漏尿,尿床,怕黑;情志上呢,犹豫,敏感,脆弱;长期的暴食也是因为下焦虚影响到了消化,就是总觉得自己吃不够,其实这是一个自救的行为。

安全感缺失,在身体上,还会表现的是阳气不足。我们看到,阳气足的安全感稍高,遇事稳定,阳气不足的,安全感低,容易摇摆。

例如一些慢性病,比如过敏,除了阳气不足,其实多少也有安全感的问题。所以调理的方向,可以适当的温补,比如艾灸;慢运动,比如静坐,站桩,找适合的人深入的交流,或者慢悠悠的旅行等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但这些都是助力,更重要是每个缺失安全感的人,需要直面自己的那份有缺口的安全感。

当我们感受到别人的不屑时,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情绪,不是因为别人,而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好。当我们要不断的跟人宣扬我们做的功绩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好的品质会一直在那里,不需要总是证明;当我们怀疑别人的善良时,我们要知道,我们只是觉得自己不配遇到好人。

但有意思的是,缺失的安全感,也成为人的天赋。因为没有安全感的人,会习惯性地逼自己优秀,那么就会有很多思考;同时,也因为很敏感,所以很能抓住细节;因为自己的脆弱,所以对人能够容易感同身受。因此也许在学东西的时候,会有悟性,会擅长艺术,会对待生命和宇宙有着用不完的好奇心。这让人在工作上和学习事物上,发挥优势。

小毛因为这个安全感带来的痛苦很深,所以很大程度上,也引领着她一直在寻求答案。她找了很多书,经过了很多人际关系的别扭,经过了很多工作上的失败,上过很多课程。给她帮助最大的几位老师里,不知道是因为她太敏感,还是老师太关照她,她感受到了老师们对她的那种完全无条件的包容、接纳和爱。几经折腾和反复锤炼,目前的她,知道如何去面对那类安全感的问题了。也许不能做到100分,但有65分的时候,或者不退步的时候,她也会觉得,日子还过得去。

虽然这个引领的方式令人抓狂,但她认真的跟我说过好几次那句话:

“每一步都不会白走,每一步都有意义。”

往往我们在谈起孩子们的身体和情绪状况的时候,总是会有意无意的苛责到抚养者的行为。比如说家长没有耐心,不懂得管理情绪云云,但实际上,这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通过归咎自己来解决的。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父母在面对自己,学会放过自己之后,才开始学会爱孩子。——除了安全感,所有的生活,也都只是试炼。

我开玩笑的跟人说起过,如果希望人生变的有趣,总是要有那么点肾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