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儿童的涂鸦或绘画当中“读懂”他们的恐惧情绪

绘画不仅仅是儿童打发时间,涂鸦也并非毫无意义的涂抹,它们是进入儿童内心世界的钥匙。

绘画和涂鸦能够反映儿童无法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的性格特征,并且经常能揭示他们的语言和行为的深层含义。通过画笔和色彩,儿童的恐惧情绪就能够清晰地展现在纸上。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要如何读懂呢?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儿童恐惧心理学》本书是教会我们,通过分析孩子的涂鸦读懂孩子的恐惧情绪,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孩子克服害怕、胆小等问题,做自信、勇敢、快乐的儿童。

本书作者是来自意大利的埃维·克罗蒂他是一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在米兰开办了一家笔迹学学校,经常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有关笔迹与心理学关系的文章。另一位作者是阿尔贝托·马格尼是一名外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

接下来我们通过三个案例来就读这本书

1、害怕被抛弃的孩子绘画特此

2、害怕独立自主的孩子绘画特征

3、害怕考试的孩子绘画特此

在正式分享前我们先来看看恐惧是怎么造成的?

恐惧往往是一种情绪,这种恐惧情绪的历史和人类一样久远。但恐惧情绪并非坏事,而是一种对儿童成长有力的自我保护机制,因为它能够激发儿童做出一些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危险所带来的伤害。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恐惧情绪,什么是病理性恐惧?

病理性恐惧是当恐惧情绪在没有现实危险的情况下被激发,或者当恐惧情绪以过度的、与引起恐惧的刺激完全不成比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变成病理性恐惧了。而病理性恐惧和焦虑属于真正的疾病,这个不在本书探讨的范畴内。

恐惧是一种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情绪:从幼儿至青少年,从青少年至成年,直至老年。本书作者将带领我们探讨从出生至青少年时期的恐惧情绪。

作者把恐惧情绪分为7类,

生理性恐惧情绪:即天生的恐惧情绪,与儿童的体质有关。

正常的恐惧情绪:即与儿童成长直接相关的恐惧情绪。

警惕性恐惧情绪:即有助于提高儿童反应能力的恐惧情绪。

阻滞性恐惧情绪:即阻碍了儿童反应能力的恐惧情绪。

病理性恐惧情绪:即真正临床意义上的恐惧情绪。

根据恐惧情绪严重程度的不同,我们必须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我们还需要牢记,恐惧情绪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恐惧情绪的能力。

恐惧情绪只有被解读,而不是解决。所有,父母需要先会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然后教给子女同样的事情。

害怕被抛弃的孩子

在幼儿时期,很多孩子会有离不开妈妈的表现,妈妈去哪里孩子就跟到哪里。生怕妈妈跑掉。我记得在我女儿小的时候,去厨房、厕所她都要跟着。告诉她不要跟,她就乖乖地站位厕所门口等。等她上了幼儿园后,经常会担心我忘记接她。在绘画的时候,女儿的表现也是涂的乱乱的,比如画一刻大树,等画完后,就会把树涂掉。

针对这种情况《儿童恐惧心理学》这本书给出的解释是,造成孩子害怕被抛弃的原因是母亲形象的缺失。儿童害怕自己不被接受,其实这是母亲给孩子的一种映射。

这样的孩子表现一般是沉默寡言,自我封闭,有时会无缘由地表现出攻击的行为。当年龄大点后,他们的表现会发出婴儿的声音、把手指放在嘴里、尿床、无缘无故哭泣等等。

家中有这样的宝宝,做为母亲要这样引导,帮助孩子用言语表达内心的痛苦。用肯定的语气让孩子平静下来,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和亲密感。


害怕独立自主的孩子

这类情况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因为青春期的孩子要面临离开家庭,去外地学习,这时候有的孩子会表现出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够一个在外独立。我们老家有一个邻居,他们家有三个孩子,上面两个是姐姐,最小的是弟弟。弟弟到现在都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媳妇。每次出去工作,去个三五天就回来了。说是吃不了那种苦。

这个弟弟是家里的有名的贯儿,所谓的贯儿就是从小父母宠着,姐姐让着。爷爷奶奶对他也是过度保护。

这种养育的结果就是孩子长大后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吃不了苦,受不了罪。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愿出来。

针对这类孩子,作为父母要从观察他的涂鸦中,观察出孩子的心理,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这类孩子的涂鸦一般表现为,线条微弱,占用纸张恐惧较小,并且集中在下方

过度保护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无益的,我们爱孩子就要从小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害怕考试的孩子

在我上学的时候,我的同桌非常害怕考试,一到考试的时候就烦躁不安,各种焦虑。越是这样他的成绩越差。

其实害怕考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缺乏不安全感、缺乏自主、被过度保护、害怕辜负父母的期待或让父母失望等等。

针对这样的儿童我们就要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放松下来,给予其即不夸大也不低估的公正评价。

这类孩子的涂鸦表现为,从人物的构图或色彩中能够看出他们的挑剔和完美主义。


本文开篇我们有说恐惧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一部分会消失,一部分不会。而父母是儿童人格构建过程中的首要责任人,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其成长所需的一切,而不仅仅是食物和物质。还包括花时间陪伴他们、关注他们的需求并给予他们爱,而不是匆忙的亲吻或过度的保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