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写作方向是必须的和重要的

最近两天很伤神自己的写作方向或是研究方向,一直以来广种薄收,这明显不是一个好农民。一个好农民除了辛勤耕耘外,懂农时懂耕种技术外,还得懂得利于自己所长、地之所长与市场需求,搞专业化生产。不能白菜种两棵,胡萝卜种两棵,大葱种两棵……这样自家自给自足小农经济还行。如果想要出点经济效益,或是培养出个现代化种植模式是不可能的,写作亦是如此,天天自嗨没啥要求可以,但是想成为某方面专业研究者或写作者,这就不行。必须收缩战线,专于一隅,不能再瞎子摸象。

最近为此烦恼,这也是好事,说明我开始有自觉的意识了。

参加007写作组,我是没想从它那学到什么写作方法和经验,我就需要有一个外在的不断的鸡血和聒噪提醒,不能松懈和放弃。有人一起跑,比较容易跑到终点。

现在就开始找一个自己的打井点,然后专注地挖下去,不能天天东挖一耙西敲一锤,那永远都挖不到出水点。

像曾国藩所说的那样: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可是要找到一个好的挖掘点,也真非易事,也许要经过很长的一个摸索过程。

要找到一个方向,首先得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兴趣,我的兴趣偏向于人物传记,能力上书评比较好把握。但是仔细一考虑,写哪方面的传记,哪个朝代、哪个方向、哪类人还是没有方向。

另外,平时多写于书评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你无论做哪方面研究肯定都要读书,读书者必可写一书评,这也是对文笔逻辑和思想的训练。

一直想写一本《赫德传》,但是现在中国与西方关系恶化,牵扯到如何着手于中西关系,这也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事,同时中西关系人物研究又牵扯到大量英文资料的阅读和查询,这种工作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现在中外关系史、晚清研究已经很成熟了,我怕是搞不过研习已久的专业学院派。

所以我甚为纠结,另一方面,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专题研究也是有兴趣的,如中国的书院,中国的女性文化研究,中国的家族文化研究,等等,这些没有了语言的障碍,但是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资料搜集和田野调查,也不是一日可竞之事。

我需要借助互联网把自己有兴趣的主题或人物传记的现有研究和出版状况做一个摸底了解,看看现在的总体情况如何?

这个时代知识海量。如果没有一个方向,必定会被淹死。

无事乱读书,其实也是一种时间和精力浪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边学习边找方向吧,骑驴找马,否则也没其他好办法了。

昨夜辗转反侧,觉都没睡好,想这上午一想到此事也烦恼,索性先写几笔,宣泄一下这种内心烦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