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泡儿践行读书会里解惑

      那天,我在群里抛出一个疑问,然后马上引起一阵热烈的讨论,感觉很有收获,现在分享给大家,你会发表什么看法呢?

我:@王军 当我心理能量不足的时候,我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我的环境让我失望,我想学习时,身边的人似乎都不欣赏你,不支持你,总是有人拉着我;我想运动,但是看到身边的人都不动,可是抱怨没用,为什么我们不能影响他人,没有环境创造环境,带动他人呢?

珍珠:“每次想改变,现状总是会像地心引力那样把我们拉回原地。”对吗?[呲牙]“失望”来自“应该”:

我学习,所以身边的人应该支持我;我运动,所以大家应该和我一起来。

两个“应该”是否成立?

桃:@珍珠我感觉不应该成立。没有尊重身边的人。他应该成为他自己,我们不能拿我们的要求去衡量别人。

我:@珍珠 我的身体里有两种思想在斗争感觉不应该成立,要尊重身边的人成为他自己,所以不说他们,不要求他们。但我内心里又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或支持,这就是矛盾的地方。就像每天的早起,我早早起来,不打扰家人,但是到了该上学的时候,该上班的时候对他们还没动静就心生抱怨,怎么还不起床?要不迟到了。虽然我没叫他们也没说他们,但我内心里是抗拒的。

珍珠:你举的这个例子,里面埋着很多的情绪,情绪来自信念,完全值得做一次教练,我感觉你会有非常多的发现。

先简单介绍一个ABC理论,a是事实,b是信念,c是情绪。不是a导致了c,而是b导致了c,意思是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导致了你的感受。

a事实是:家人们在某一刻没起床,

c情绪是:你不高兴。

b信念是什么呢?如果不是“应该”,而是“期待”

我学习,期待身边的人支持我;

我运动,期待大家和我一起来。

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什么?

两个“应该”是否成立?

我:其实应该说刚开始是期待的,但是期待并没有得到期待的结果。假如开始我说我希望他怎么样,就把我的要求强加给了他,他不高兴,我没得到满足,或者有时可能满足,有时可能没有满足。所以就有了情绪,但是我不知道,我的信念是什么

就在刚才孩子他辅导班回来,先看一会电视,我理解,但是吃中饭,我叫他停下来,他还是不能停下来。还说我在家就不能尽兴,我说那让你一直看![偷笑][偷笑][偷笑]其实这个时候我是有情绪的。被电视情节所吸引,可以理解。他由此把我撇开,要么就发生冲突,要么就先脱离那个空间,我选择脱离

珍珠:看到信念,情绪就不同了[呲牙]

雪黎:我觉得不应该成立,但是情绪真的不好控制,而且会影响孩子[裂开]

桃:我记得这个:B决定了C后面好像还有DEF。@雪黎 ️认识情绪很重要️,了解自己的内在信念也很重要

雪黎:如果仍然对别人有期望,说明自己并没有真正迈出那一步,之前我就问过李老师,真的是应该选择对自己好的

珍珠:之前有朋友说“老公不和我一起学习,我很郁闷”,我反问她:学习与进步是你的需要,那老公的需要是什么呢?如果你认为你的需求合理,对方应该满足你。那么他的需求是不是也应该被满足。

而且,春种秋收,先给再得,是自然界法则呀。

我们有提出期待和希望的权利,别人也有拒绝期待的权利,对吧?[呲牙]

表达不表达是我们说了算的事,对方如何回应是他们说了算的事。

陈艳:之前我很多时候都要求孩子和老公和我一样,我觉得自己是为了他们好,比如孩子出门上课,你让他快点他就是慢慢地来,有时还说我不去上,多次吹催后他更烦躁了,即使出门大家都不开心。我也知道我上课无聊或者周末最好出去玩比较开心,但是我们为了孩子成绩跟上,必须去上。这时产生我心里是我为你好,你怎么不听,一包气。我看看书中一段讲到柯维如何让孩子变得往好的方向发展时,我觉得是真正认可别人是别人,他们都是独特的,哪怕是爱人还是孩子,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方式去表达给他们建议,但是最终选择在他们身上。而孩子未成年,我更是观察孩子的行为特点,先接纳他之后在去积极引导他。我慢慢开始心里真正接受别人和我的不同,慢慢接受我的孩子行为。

我:是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其实我应该选择的不是生气,而是共情孩子。

是的,知道要求人家和自己一样不可能,可总有那么几次忘乎所以的痴心妄想,结果闹了不愉快![偷笑]慢慢来,改变自己!谢谢!


当我重新整理这段文字时,突然发现珍珠老师说的ABC理论(a是事实,b是信念,c是情绪。不是a导致了c,而是b导致了c,意思是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导致了你的感受。当时我不知道这信念是什么?)

就是《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里的刺激与回应之间,你有选择的自由。

那个信念就是人类的4大天赋: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

现在要搞明白的是你的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是怎么样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