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純被嘲“在垃圾堆裏找男友”,“乖乖女”的叛逆真的那麼罪不可恕嗎?

繼年前在某綜藝節目自曝患有情緒病之後,馬思純就鮮少在媒體露面。

直到今年的《吐槽大會》上,胖胖的馬思純直言“不在乎胖瘦,只做一個下了班就做自己的女演員”,讓人驚覺她的狀態變好了許多。

然而,就在節目播出不久,八卦媒體就踢爆了馬思純的新戀情。

據悉,馬思純的新男友是盤尼西林樂隊的主唱——張哲軒(自稱:張曼樂,常用稱呼:小樂),一位黑歷史一大堆、在圈裏劣跡斑斑的搖滾歌手。

爲此,戀情被曝光後,馬思純不但沒得到祝福,反而遭到了網友們集體“勸分”。

只是,沉浸在愛情裏的馬思純,根本不在意這些,她就像《左耳》裏的黎吧啦、《蕎麥瘋長》裏的雲蕎那樣,用遍體鱗傷的叛逆來品嚐戀愛的滋味。

這種傻乎乎的執拗,在外人看來近乎“自毀”,而她卻甘之如飴,甚至還爲自己能感化“渣男”感到驕傲。

理智的人無法明白這種病態的戀愛觀,但是隻要依着她的成長軌跡去看,就會理解她如今的叛逆,其實早在兒時就埋下了伏筆。

1.順風順水的人生背後是無法啓齒的壓力

7歲開始演戲、28歲拿下金馬影后、上過福布斯名人榜、跟無數帥哥都搭過戲的馬思純,看似毫不費力就已經擁有了別人無法企及的人生。

但她還是患上了抑鬱焦慮症,究其原因,也許跟她的童年有很大關係。

馬思純從小就是長輩們眼中的乖乖女,因爲家庭教育她:要聽話,要懂事。

就連在學校被同學孤立霸凌,父母也只是輕飄飄地告訴她:“不用理會,你要努力證明你比她們過得好!”

表面是鼓勵,實則是讓當時年幼的馬思純孤立無援。

久而久之,她不再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開始學會察言觀色、討好他人,把“麻煩別人”當做自己的過錯不斷愧疚。

好不容易長大,想從事自己喜歡的演員職業,卻一直被頭頂上小姨蔣雯麗的光芒所遮蓋,讓別人只看到她的幸運,看不到她的努力。

這樣的誤解,讓她一度覺得很壓抑,可是又什麼都不能說,因爲會被人嫌棄“矯情”。

終於,她憑藉電影《七月與安生》裏的安生一角,跟周冬雨一起成爲金馬影后,事業上了一大臺階。

但也從那以後,周冬雨但凡事業上有點風吹草動,媒體就拿兩個金馬影后進行對比,步調稍微慢一點的馬思純想當然的成了驚弓之鳥。

於是,每當有人指出她的“不足”,哪怕是微不足道、捕風捉影的事兒,她也要較真的去澄清。

只因她太害怕得不到別人的認可了。

2.童年的創傷會變成一生的夢魘

或許是壓力太大,馬思純的狀態越來越差,直到參加《看我的生活》,才知道她已患焦慮症很久了。

童年時那段被霸凌的經歷,至今讓她心有餘悸,哪怕朋友問她:“如果讓當年的肇事者給你道歉,你會好點嗎?”

馬思純的第一反應卻是:“我不敢”。

她就像那頭從小被細鐵鏈囚禁在柱子旁的小象,即使未來自己已經有能力掙脫,卻因兒時的固有印象,自己先掐滅了逃離的機會。

最可悲的是,明明自己生病了,卻依然得不到外人甚至身邊人的理解。

馬思純曾經對一臉困惑的王大陸說:“沒事,你不用理解,連我爸都不理解我到底怎麼了!”

看似沒心沒肺的安慰朋友,其實內心卻是不被看到的絕望吧!

當一個人最孤立無援的時候,自己的至親不僅無法援助,而且還無法理解你的痛苦,這樣的處境,的確殘酷。

可是,即便這樣,馬思純依舊是當年那個懂事的小女孩,不敢給別人添一丁點麻煩,不願意成爲別人的負累,一切都留給自己慢慢解決消化。

3.叛逆,只是逃離痛苦的出口

馬思純曾對朋友說:“我演了很多跟自己不一樣,特別叛逆的角色,像黎吧啦、雲蕎,我渴望活得熱烈一點”。

我相信,這是她真實的想法。

從小被壓抑着想法做乖乖女,又經歷校園霸凌,內心的叛逆因子肯定有,可是她又不敢在現實中實踐,就只能通過角色去體會。

在角色裏,她可以大聲甚至放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用顧忌別人的眼光和家人的期待;

她可以去跟大人們看不上的“混混”談戀愛,只爲體會一下被別人異樣目光注視的成就感;

她可以大膽去過自己想要的熱氣騰騰的生活,不必拘泥在別人設定的格子裏過了無生氣的人生。

她太想在錯過自己的日子裏重新活一次了。

終於,這一次,她不再只是妄想,而是把叛逆付出了實踐。

她頂着周圍壓力,挑了一個旁人都覺得渣到不行的男人談戀愛,並且還妄想着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化對方,印證大家的判斷是錯的。

或許,她也曾遲疑過,只不過這種遲疑很快就被痛苦淹沒,讓她最終選擇叛逆一次,給痛苦找個發泄的出口。

4.“不乖”,是成長的必要步驟

或許,很多人無法理解,明明已經是一個思想成熟的成年人了,爲什麼還要做明知是錯誤的事情。

爲什麼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偏要作呢?

但“叛逆”這事兒,真不是講大道理、灌人生雞湯就能解決的事。

人生來都有自主意識,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只不過父母害怕孩子走彎路,大多數時候都要求孩子沿着利益最大化的道路走,強制性的放棄了試錯的過程。

久而久之,那些自己想要實踐的想法被埋藏於心底,表面上過着順順當當的生活,內心卻渴望去嘗試一下不一樣的活法。

未來的某一刻,待到時機成熟,叛逆的因子觸碰到內心的痛苦,付出實踐就在所難免。

所以,我們會看到乖乖女不顧父母反對,交往“混混”男;曾經的三好丈夫,愛上了與妻子相差甚遠的女人;老大爺不好好安享晚年,偏要去騎行……

每個年齡、每個人生角色裏都有自己的小叛逆,其本質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體驗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這中間,或許被現實撞的頭破血流,或許依舊平平無奇,或許人生光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些經歷都不是歧途和彎路,只是一個人認識自己的過程而已。

成長,始終是一個跌跌撞撞的過程,叛逆也沒有世俗意義裏那麼罪不可恕。

成年人,愛自己所選,爲自己的選擇負責,無論何時,都有機會離最好的自己更近一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