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史223:天童鹹啓

第六十七節 天童鹹啓

天童鹹啓禪師是良价禪師的得意門生,但是他的個人檔案早已遺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所以今天的我們對他知之不多,幸好有關禪宗典籍還保留了他的一些公案,讓我們能領略一下他的禪宗功夫。

鹹啓禪師從洞山廣福禪寺佛學院畢業後,先來到了江蘇句容市寶華山弘法。沒多久,他又來到了浙江寧波市天童山弘法,從此後,江湖中人便以天童鹹啓來尊稱他了。

這一天,簡大德前來參問鹹啓禪師道:“學人卓卓上來,請師的的。”

鹹啓禪師道:“我這裏一屙便了,有什麼卓卓的的?”

簡大德道:“和尚恁麼對話,更買草鞋行腳好。”

鹹啓禪師道:“近前來。”

簡大德近前。

鹹啓禪師道:“只如老僧恁麼對,過在什麼處?”

簡大德無對。

鹹啓禪師便打。

這一天,一個姓簡的大德前來參訪,此人既然號稱簡大德,看來他是一個老江湖了。所以他對鹹啓禪師道,雖然我是個參學之人,但是對於禪宗功夫我還是明白的。既然我有出格之機超逸之意,所以你也用不着給我東拉西扯拐彎抹角的,就請拿出點真金白銀出來明確的開示我吧。

面對盛氣凌人的簡大德,鹹啓禪師自然不會順着他的思路走。

《金剛經》中如來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既不曾得法,更不曾說法付法。既如此,我又有什麼妙法能說給你聽呢。

而且,禪,那是離四句絕百非的,那是不在兩頭立亦不居中間的,那是不執滯於一機一境的。所以,哪有什麼明確的指示存在。

在我這裏,別說什麼凡聖,就是佛來亦不顧,更何況卓卓的的這些閒傢什。所以不論凡聖、是非、得失、有無、色空等等這些東西,就如同內急一樣,屙完就了事了,不然的話,你還想去在意那些東西啊。

不過,對於鹹啓禪師的回答,簡大德並不滿意,他對鹹啓禪師道,你這樣回答我的話,看來還得回佛學院去學習幾年纔行啊。

看到對方不滿意自己,鹹啓禪師馬上對簡大德道,你走過來。

簡大德一聽,立即毫不在意的就走到了鹹啓禪師身邊。

鹹啓禪師馬上問道,我剛纔那樣應對你,過在什麼處?

簡大德一聽,卻又不能馬上指出鹹啓禪師不對的地方在那裏了。

鹹啓禪師看到簡大德不滿自己的應對,卻又不能說出個所以然出來,自然上前抓住他就打。

也許,在簡大德的眼裏,禪是不能執滯於任何一機一境的,即便是你說一屙便了,猶存掃跡。可惜,他終究還是不能更進一步透過關隘和鹹啓禪師勘辯,所以自然免不了要被痛棒了。

對於這個公案,南宋天童如淨禪師評唱道:“大衆,好個一屙便了。只是雷聲浩大,雨點全無。且合作麼生?一棒打翻連底脫,太平無象唱山歌。”

南宋西巖了慧禪師評唱道:“啓禪師行令較遲,這僧還同受屈。當時待他道學人卓卓上來請師的的,便好痛與一頓。待他擬開口,連棒打出三門外。何故?臨濟見黃檗,雲門參睦州。”

南宋虛堂智愚禪師評唱道:“這僧喚既近前,何不便與本分草料?只因下刃不嚴,返被暗窺牆壁。”

若是紅塵洗夢在場,當鹹啓禪師問道:“只如老僧恁麼對,過在什麼處?”紅塵洗夢立即拂袖而去。


這一天,有僧人蔘問道:“如何是應用無虧的眼?”

鹹啓禪師道:“恰如瞎一般。”

對於參禪悟道之士來講,他們一個個都是想擁有一雙法眼,從而聖明獨照,從而周行無礙,從而應用無虧的。

可是,《金剛經》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這個法眼也好,應用無虧之眼也好,都是虛妄不實的。

永嘉玄覺禪師在其《證道歌》中道:“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爲觀自在。”所以,你想見,但是要不見一法才能真正的觀自在。如此,不見之見,方爲真見。

佛家曰“四大皆空”,六祖慧能大師曰“本來無一物”,既如此,眼在何處?眼從何來?

你認爲外面有個應用無虧的眼,已是一病。所謂不怕念起就怕覺遲,你不能體認此病,更要起心動念去追尋此眼,豈不是病上加病。

如果你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那實在是有眼如盲啊。你有如此認識,早已不具眼也。

所以,你如此不具眼,就和一個瞎子有什麼區別。你如此不具眼所體認出的“眼”,還不是一個“瞎眼”啊。

所以,鹹啓禪師毫不客氣的對這個僧人道,恰如瞎一般。

對於這個公案,

北宋丹霞子淳禪師作偈評唱道:

盲聾喑啞迥天真,眼似眉毛道始鄰。

昨夜東君潛布令,黃鶯啼處綠楊春。

若是有人問紅塵洗夢:“如何是應用無虧的眼?”紅塵洗夢即道:“瞎。”

這一天,參訪過多位曹洞宗高手的雲門文偃禪師,也慕名來到了天童山參訪鹹啓禪師。

鹹啓禪師問道:“你還定當得麼?”

文偃禪師道:“和尚道什麼?”

鹹啓禪師道:“不會即目前包裹。”

文偃禪師道:“會即目前包裹。”

看到文偃禪師作爲江湖中人四處參訪,所以鹹啓禪師問道,你能不能站穩腳跟,能不能自己作得了自己的主。

禪,那是不在兩頭立亦不居中間的,所以,在此你回答定當得或者不能定當,都是有破綻處的,都是會讓對方抓住把柄的。

自然,久經江湖的文偃禪師不會被此語套住,所以他裝聾作啞的迴應道,你說什麼?

看到對方把皮球踢過來,鹹啓禪師卻也沒有迴避,他對文偃禪師道,你不會處,正好是可以當機包裹截斷這些東西處啊。

對此,文偃禪師針鋒相對的迴應道,會處,同樣正好是可以當機包裹截斷這些東西處啊。

曹山本寂在告別洞山良价時,良价禪師問道:“子向甚麼處去?”本寂禪師道:“不變異處去。”良价禪師繼續勘問道:“不變異處,豈有去邪?”本寂禪師道:“去亦不變異。”

文偃禪師本就天縱英才,再加上又在曹山本寂、疏山匡仁、越州幹峯等高手那裏深造過,所以對於曹洞禪法那是熟稔於胸的。

從文偃禪師“會即目前包裹”一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語句和本寂禪師上述“去亦不變異”之語意完全一樣。

看來,文偃禪師那是深得曹洞宗回互之妙的啊。所以即便面對鹹啓禪師這種曹洞宗的正宗師父,文偃禪師也可以和他正面交鋒且旗鼓相當。

對此公案,南北宋交際間的大慧宗杲禪師評唱道:“十字街頭石敢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