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歡迎來到博星教育108將講師朱老師課堂,這裏是朱老師第1263天早安問候。

    武志紅老師把關係分爲“一元關係”、“二元關係”和“三元關係”,說的是一個人從“共生”到“分化”到“個體化”,完成分離個體化,自體逐漸發展成熟的過程。

    這一說法也包含了我們與原生家庭之間所有的關係階段。

    從“一元關係”到“三元關係”是我們離開父母,脫離原生家庭關係,發展新關係的必經之路。

      “一元關係”就是一個點,是我們與父母“共生”、“融合”的關係。

      嬰兒0-6個月有這樣的心理需求,但很多成年人的關係模式依然在“共生”的關係中。這是源於我們一直沒有跟媽媽分離,跟媽媽在“共生”的關係裏。

      我們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也會表現出未分化的“共生”關係,這樣的需求,會帶來現實關係的痛苦和困難。

      “二元關係”是一條線,進入到“分化”階段,我們與媽媽的關係不再是一個整體。

      嬰兒逐漸意識到,自己和母親之間有界限,是不同的兩個人,開始出現“自我”和“非我”的意識,形成自體表象,用來區分客體表象。

      我們與媽媽之間的關係不再是黏連的關係,而是有一段距離的關係。

      我們和媽媽在一條繩子的兩端,有距離,關係有分化,但也有投射和認同。

      有投射,關係的雙方就會拉開距離,站在繩子的兩端,用距離保證彼此不受傷害;有認同,關係的雙方就會靠近彼此,享受親密。

      “二元關係”在這兩種狀態中搖擺不定,一會失衡,一會平衡。

      “三元關係”形成一個空間,是我們與父母早期三角關係的延伸。

      嬰兒第一個與媽媽建立關係。後來嬰兒逐漸發現,它與媽媽之間還有一個爸爸,小女孩喜歡爸爸,小男孩排斥爸爸。爸爸作爲另外一個客體,闖入嬰兒與媽媽的關係中。

      人格健全的父母,接納、允許孩子表達喜歡或者排斥,營造健康的三角關係,孩子的內心會有內化穩定的三角關係,形成有空間的“三元關係”。

      “三元關係”中充滿“俄底浦斯期”的靈活和自由。這樣的人際關係,即能表達情感又能表達不同的觀點,允許愛意流動,也接納恨意存在。

      有空間的關係充滿彈性,真實而流動、平等而尊重,這樣的關係纔會滋養着生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