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我不需要向你证明什么

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职场故事。

有这么一个公务员,是单位任劳任怨的先进分子,很得领导的赏识。部门里其他同事嫌麻烦的工作,他一个人全都揽下,平时还很勤快地端茶打扫。

后来他被借调到了市局,换了个批评下属毫不留情的领导。这么个对工作一直热火朝天的优秀干部,因为新领导不断的否定和忽视,得了抑郁症住院了。

回来上班以后,他见人就笑脸相迎,给每一个人递烟,给每一个人端茶,把值班室的铺盖打开又叠好无数遍,下班以后一直留下打扫卫生。

又过了几个月,他在家自杀了。

对于正式编制的公务员而言,无论眼前这个上司如何打击你否定你,如何气急败坏破口大骂,他都没有让你丢掉饭碗的权力,职工原本不必担心什么。

可是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还是因为领导一再的批评和否定抑郁住院,随后又用力过猛地讨好所有人,最终因为内心的煎熬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不是因为担心生计而焦虑,也不是在意工作本身。

他是死于得不到他人的认可。

如果要讲道理,我们当然都会说工作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老板。就像我们也知道读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老师。

但在学校里,很多同学的确会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而荒废学业,工作以后,我们还是难以难以摆脱这种惯常的思维定式。

有个朋友天天加班,周末出门电脑都不能离身,在身体劳累的同时,精神也一直处在焦虑的状态中。

问及她为什么为了工作如此拼命,得到的答案是,她的上级领导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工作狂,她想通过努力获得领导的认可。

就这份工作而言,加班本身是没有加班费的,薪资也无法匹配日夜无休的劳动强度。

如果理性地权衡利弊,人很容易发现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进而对现状作出改变。但“求得他人认可”这个心理诉求,可以让人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继续接受不利于自己的现实。

这里的“他人”,通常是指人际关系中,身份地位高于自己的人。比如老师,比如上司,也包括父母。

求得父母的认可应该是每一个孩子都曾经有过的执念,哪怕成年之后都很难摆脱这份扎根在内心深处的渴求。

很多年轻人从事一份职业,可以笑对来自他人的不理解,却会非常努力地向自己的父母解释这份工作为什么会比老家的所谓“稳定工作”有价值,只为了求得父母对自己事业的肯定。

渴求人际关系中的强势身份的认可,这是一种特别普遍的心态。

也正是因为它过于普遍,于是无论是管理家庭的父母、还是管理企业的上司,都很擅于利用它。

在职场中,老板很擅于引导员工把责任归咎于自己的问题,比如“你反思一下为什么人家这么努力而你不行”。

如果你为了“证明自己”而玩命加班,老板正好挣得盆满钵满。

而在家庭中,父母们更是擅于通过贬低、讽刺和打压瓦解子女对自身价值观的信心,以此达到让操纵子女的目的。

他们觉得结婚生子是好的,你就得结婚生子,他们觉得回老家上班是好的,你就要回老家上班。你做了自己的选择,他们就贬低和否定它的价值。

结果也是一样。你如果非要向父母证明自己,就不得不遵循他们的价值取向,回到被操纵的命运里。

写下这些,一是想提醒朋友们这种心态可能导致的问题,尤其是如果你正处在他人的打压下,那可能要留心自己的心理状况。

另外,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聊聊很多文章中给出的建议——“做自己”。

所谓“做自己”,并非闭目塞听,完全无视来自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因为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通过不断增长的知识和阅历,建立并充实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区分对我们的评价是来自善意的情感,还是出自某种身份的权威。前者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吸纳和参考,而对于后者,要有意识地将它隔离在自己的体系之外。

尤其是当评价的内容是贬低、打压和否定的时候,更要意识到,这类评价的目的本身可能就是为了维护某种身份的权威和利益。

比如老板天天让你反思自己,你真反思了天天加班,他就省下了雇新员工的钱;又比如来自父母的婚恋羞辱和事业羞辱,你如果非要做个他们眼中的“好孩子”,牺牲的就是自己的整个人生。

是的,如果一个人拥有了某种优势的身份,那么是否对他人施与认可,只是他们达到目的的工具。

如果你依然想“证明自己”,想要求得他们的认可,无异于把操纵自己的遥控器递到他们的手上,任他们予取予求。

《惊奇队长》中,女主角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不需要向你证明什么。“

她说这句话的对象是典型的我们习惯讨好的身份:一个从小训练自己的父亲一样的男人,也是她工作中的上级。

我们已经习惯于“接受他人评价,求得他人认可”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在惯性中,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我们非要遵守这种规则不可。

为什么我的价值要由某个固定身份的人来定义,而不是由自己选择?

当你忽然醒悟,其实自己根本没有必要向眼前的这个人证明任何事的时候,很多困境都会豁然开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