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又能救救祥林嫂

祥林嫂是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中塑造的人物,但她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有着勤勞、善良、質樸、頑強的優秀品質。她的苦緣於生活在舊中國,是被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小時候在學校讀此課文的時候,和他人一樣覺得祥林嫂很可憐。到處訴說着自己的不幸,最後落得悲慘的結局。

祥林嫂生活的年代,已經離我們近百年。如果是放在當今社會,雖然不會出現慘死的結局,但是又會怎樣呢?

雖然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但是祥林嫂自己又錯在了哪裏?

面對舊的封建禮教和迷信,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雖然改變不了環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

那就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問題。

不是每個人都生而強大,在遭遇困境的時候,都會痛苦、會沮喪、會無助、會惶恐,這是人之常情。關鍵是自己是否有意識、有勇氣和決心走出人生困境。

自己不自救,上帝也救不了你。

魯迅先生解釋的已經很明白了,“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經大家咀嚼賞鑑了許多天,早已成爲渣滓,只值得厭煩和唾棄”

祥林嫂錯在她對人性的不甚瞭解。到處訴說着人生經歷的苦,想得到別人的幫助和同情,可是她不知,有些傷痛不必說,人生最終還是需要自渡,依靠自己化解,走出心的圍城。如若不然,只有一個結果,落實了“怨婦”的評價。

不可否認,祥林嫂是受害者。可她帶着傷,不肯放下,不肯放過自己。生而爲人,誰都是會經歷人生之苦,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時間可以療傷,傷口可以結痂,可祥林嫂一次次的將傷口展示給人看,本來傷口已經癒合,自己硬生生的揭開傷疤示人,傷口又怎能癒合?,最多贏得別人的同情與憐憫,可是這廉價的同情與憐憫對祥林嫂的“心”上的傷疤沒有一點療效。

周圍的人們都做了什麼?只是同情罷了。人人都不易,各有各的苦,又能怎樣呢?如果你不小心落了水,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掙扎,學會游泳,學會自救。

悲喜自渡,冷暖自知。祥林嫂最大的問題出在不自知。嘮嘮叨叨訴說着自己的不幸的時候,是自己陷在泥潭中,不肯走出,在她的心中,在一遍遍設境,讓所謂的不幸包圍着。是在一遍遍地說給自己聽,讓自己的心再告訴自己,自己很不幸。她的行爲只是在努力證明自己很不幸。對自己的生活放棄了希望。周圍的人聽久了,同情心也就用盡了。徒增他人的煩惱心。只能認爲祥林嫂很不幸,不幸的無藥可救。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情緒暗示很重要。降低敏感度,避免脆弱和敏感的心理,懂的在艱難的人生關口,依靠自己,多給自己正面的鼓勵,才能引導自己向積極地方向思考。認真做好自己,好好喫飯,好好睡覺,活好在當下,不放棄希望。

唯有放下,才能解脫。唯一的方法就是接受,忍着疼,等傷口癒合。

思考着當今事事,歲月仍在繼續,我們都還有未來,我們不妨好好地愛自己,讓自己堅強些,樂觀些。對自己有信心,依靠着自己,不要僅將希望寄予在他人身上。和自己做一位好朋友吧,好好的迎接未來的歲月。

刷抖音,見一幅照片,一個83歲的老太太,在一個街頭小店,靜靜享受着美食,三斤龍蝦,兩瓶啤酒,看到此景,誰又不覺得此景是一幅值得欣賞的美景呢?覺得老太太很酷,沒有半絲讓人憐憫的不適感。

生活也是很矯情的,在你暫時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仍去熱愛生活,擁抱生活,相信生活,生活也一定會擁抱你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