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戴-劉易斯:成爲一個沒有“臉”的匠人演員,做一個爲生活息影的普通男人

丹尼爾·戴-劉易斯生日快樂

作爲我最愛,最崇拜的男演員之一,我怕再不爲他撰稿便沒了這個機會,畢竟距離他宣佈暫時息影已經過去四年了,四年湧現了很多電影,也出現了很多銀幕寵兒,更發現了很多不一樣關於他的生活趣聞。

但每每看到他的電影片段時,又會感慨他的離去就像一顆璀璨的星消失在了銀河彼岸,一首雋永的詩流逝在了漫漫長夜。

如果年輕一代的影迷不認識丹尼爾·戴-劉易斯,那該有多可惜啊!

可事實上,他自己並不覺得可惜,人們用諸多形容詞來描述一個演員,但到了他身上,任何形容詞都會失效,彷彿他變成了詞彙本身,用強大的引力吸附着人們的凝視和癡望。

想要探究,卻發現他只存在於光影中,不曾發現,他和普世之人並無差別。他有着藝術家最偏執和鑽研的精神,也有着常人最低調和樸實的品性

第一次認識劉易斯,有可能是在《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裏,他頭戴禮帽,西裝革履,身形高挑,有一雙狡黠的目光以及行事刻板的作風,舉手投足之間活像從原著中走出來的英國鄉紳,優雅卻極度戲謔。

這是我對劉易斯的第一印象,當時只覺得角色較爲有趣,更何況,這部電影的古典美足以讓我沉浸片刻,對於丹尼爾·戴-劉易斯,只是短暫而倉促的記憶。

很有趣的是,作爲演員特質較爲濃烈的他,卻長了一副辨識度極高的面容,深邃的眼神,高挺的鼻樑,無論站在哪兒,都分外惹眼。

可他是一名演員啊!演員本沒有自己的臉,角色纔是演員的面具,但絕大部分演員都做不到如此境界,他們的適配性總會在某種類型電影中不再那麼精準,令得角色死板片面化。

所以影迷們常常會對丹尼爾·戴-劉易斯頂禮膜拜,就連昆汀、斯皮爾伯格、斯科塞斯等大導演也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江湖傳聞:只要丹尼爾·戴-劉易斯一進到片場,他就變成了角色,從未有一秒脫離

而我真正愛上他,卻是在《布拉格之戀》中,他把米蘭·昆德拉筆下的風流醫生托馬斯演繹得深情而彷徨,他面臨的自由與束縛,痛苦與歡愉,叫人悸動不安,似乎他體會到了昆德拉的心境,更體會到了托馬斯的掙扎。

從那之後,我深深的被他所吸引,角色與他之間,沒有任何隔閡,角色是誰,他是誰;而他是誰?並不重要。

如果你並未看過他的電影,形同於沒有看過影史最偉大的表演。

郎“才”獨絕,世無其二,從影大半生,三座奧斯卡影帝加冕,卻只出演過寥寥十幾部作品,而每一部,都在與時代對話,與角色共生,與電影共存

但普世之中的他,沉靜、安穩、謙卑、甚至還有被人們所唾棄的“薄情”。可這依然是他,他並不是什麼完美的化身,他只是丹尼爾·戴-劉易斯,一個熱愛木工的演員。

01匠人演員

Become A Craftsman


在如今“演員”被娛樂化的時代,很難磨練出一個真正的好演員。快銷時代的電影產業,就連獨立電影都很難運作以及生存,所以“演員”的定義也在逐漸被邊緣化,當我們在感嘆“演員”這行當的錢真好賺時,其實忽略了一個本質問題,或許會那麼賺錢的並不是“演員”,而是“商業明星”,“造紙工具”。

那什麼是演員呢?什麼又是好演員呢?字面上意義而言,演員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工具,他們爲創作本身提供形色各異的材料。而從認知上來說,演員很純粹,要爲角色而服務。

誠然,演員門檻還真不低,需要天賦,需要打磨,需要耐心,更需要真摯。

劉易斯屬於天生的演員嗎?其實沒有所謂的天才,而是在成長曆經中我們的所經所獲造就了我們感官系統和思維方式,那演員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保持純粹,演員有責任保護這份赤誠之心。

在他20歲時,因爲看了六遍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車司機》,所以立志成爲一名好演員。看過《出租車司機》的人都知道,德尼羅的表演深刻經典,連同這部電影影響了許多後世的演員們。

在20歲之前,他一直在寄宿學校學習戲劇和木工,因爲電影而結緣表演,也因爲木工養成了一種磨練的意志力,更因爲表演成就了自己的“匠人精神”。這樣的演員在世界影壇也屈指可數。

何謂“匠人精神”?

江湖上也總會有諸如此類的傳聞:他拒絕在演繹角色時齣戲,所以練就了一身本領。後來發現那根本不是傳聞,而是真實的表演狀態。

例如拍攝《林肯》時,爲了保持角色的完整性,他希望片場所有人都尊稱他爲“總統先生”;拍攝《我的左腳》時,爲了不離開角色,他喫飯都得像個殘疾人般需要人餵食;拍攝《血色將至》時,爲了表達角色的飽滿,他把自己訓練成一個敲擊假牙都不帶眨眼的偏執狂。更甚的是,在拍攝了《最後的莫西幹人》後,他學會了打獵,更會自己造船。任何角色需要的體驗,他都全情投入其中,絕不敷衍,更不會拿所謂的“感覺”欺騙自己

好演員到最後都會給大家形成一種感覺,低調內斂,踏實卻富有個性。

不是每個演員都能成爲一個好演員,因爲他們總會考慮太多,擔憂太多,從而忘了自己根本沒有感受到角色的溫度,像劉易斯這般,拍攝三個月,和角色共同生活三個月的人,如果不是好演員,就可能是“神經病”。很顯然,他是前者,他把自己放空,再用角色裝滿,呈現出來的,只有角色,再無本我

當然演員分很多種類,只是這樣和角色死磕的人很容易上癮,活成另外一種模樣,活在另外一個世界,最後結束時,走出來的,仍然是那個其實很幽默,很沉穩,也很灑脫的丹尼爾·戴-劉易斯。

02 風流浪子

Dissolute Man


“才華”和“人格”,“品性”和“生活”,“情感”和“愛慕”,這樣的雙項選擇每個人都需要經過考驗。

人無完人,更何況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奧斯卡影帝,對於名利之事,他倒從來無所謂,也不會刻意掩飾自己的慾望。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這個人很“真實”,不會像一些個性十足的演員那般對奧斯卡獎盃不屑一顧,在第三次站在頒獎臺時,他很激動,甚至熱淚盈眶,言語大方得體,甚至還幽默的調侃了當時頒獎給他的神級女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

好演員之間時常惺惺相惜,看似美麗的愛情卻總是渾身帶刺

若干年前,當我們知道丹尼爾·戴-劉易斯和伊莎貝爾·阿佳妮天偶佳成,成雙成對時,是多麼感懷郎才女貌,終成眷屬。兩位影史偉大的演員滋生了愛的火苗,他們就像電影中的愛侶,相遇浪漫的法國,生下了一個兒子。但可惜的是,那是我們所投射的理想,現實裏,轟轟烈烈的愛情大多都會像花兒一樣枯萎凋零,而平靜長流的愛終會奔赴時光的海洋。

所以當他留下孩子和阿佳妮在法國,卻獨自和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之女結婚時,媒體的謾罵不絕於耳,罵他薄情,罵他枉爲人父,更罵他風流浪子。

於是,所有的指向都把丹尼爾·戴-劉易斯推向風口浪尖,與此同時,他減少了自己的電影拍攝量,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做木工,平凡的度過每一天生活,和新婚妻子感情恩愛。

可事實上,我們並不瞭解他的私生活,在沒有了解真相時,不要妄加揣測和評價一個人。

他和阿佳妮的美麗愛情,雖已成過去,卻令人羨煞,更令人着迷。還有什麼比回憶更美好的事情呢?那會提醒你時刻珍視現在所擁有的每一秒。

他是風流浪子,來無影,去無蹤,活得真實,同樣愛得深切。

這樣的男人,看似漂浮不定,實則煙火入世。

03 普通男人

Ordinary Man


有時候我們會過於誇大一個成功人物,更會神化某種成就。

丹尼爾·戴-劉易斯無疑是最偉大的演員之一,手握三座奧斯卡小金人,且毫無爭議,後世也鮮少會有人超過他,他成爲演員膜拜的對象,成爲電影的歷史符號,成爲名利場的過客,可始終,他都是一個普通男人

現如今的他,沉浸在生活之樂中,時常會和兒子出來玩,也時常捕捉不到任何身影。我們似乎相信這樣的“天才演員”確實存在,他就像活在我們身旁,做着和我們一樣的事情,說着和我們類似的話。

他很普通,唯一不尋常的是,他用自己的人生軌跡影響了許多人,影響着他們做任何事都要全情投入,保持純粹,秉持着從一而終的匠人精神,但同時,也告知着我們,做人無需太高調,生活不要太虛浮

息影四年,回想起曾經看過的丹尼爾·戴-劉易斯,在經過時間的證明後,愈發在他身上探尋到一種難能可貴的演員精神,那便是信念感。

《血色將至》裏,那個石油大亨遭遇了衆叛親離,面臨上帝的審問,他精神分離。曾經看時只覺震撼,現在看時,卻覺出了他的悲哀之意。

《因父之名》裏,他因爲被污衊與父親雙雙入獄,面對親情和法律的審判,他長大成人。曾經看時,感動不已,現在看後,又覺生命太短暫。

《紐約黑幫》裏,他和萊昂納多的相互仇視,給予了這個角色最暴戾狂野的個性,但其實,他的孤獨,無人能定。

《九》的歌舞魅影,不過是羅伯·馬歇爾炮製的《八部半》,他所飾演的導演吉多,在時間和情慾的糾纏下,終究要尋找屬於自我的歸屬。

《魅影縫匠》裏,他是服裝設計大師,卻也需要愛情來尋獲靈感,可時間就像一把無情的剪刀,剪斷了他內心深處最後的惦念,徒惹一身冷漠。

每一個角色,都是丹尼爾·戴-劉易斯的分身,他用毫無變幻痕跡的表演形成了一道浮光掠影,人們稱他爲“變色龍”和“戲癡”,但那不過也是誇大的褒義之詞;

於他而言,做演員不就應該如此嗎?有全部的責任和義務讓角色煥然一新,再交付給電影時,他的工作已經完成,再不需要他時,他保持沉默,繼續生活,用心感受。倘若日後再出現,他還是會如此,保持專注,繼續瘋魔,用心體驗

這纔是最真實的丹尼爾·戴-劉易斯,一個匠人演員,一個風流浪子,一個普通男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