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幾種常見的岩石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花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見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徵。

科學探究目標

會用感官對花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徵進行觀察。

會使用簡單工具對花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徵進行更細緻的觀察。

會用科學詞彙描述、記錄岩石的特徵。

積極參加觀察岩石特徵的探究活動,保持對岩石的研究興趣。

認識到認真細緻地觀察、比較、描述和記錄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認識到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認識自然。

教學過程

(一)聚焦

岩石種類繁多,它們的性質也多種多樣。讓我們瞭解一下幾種常見的岩石有什麼特徵。

(二)探索

1.    觀察下面三種常見的岩石。

要求: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並描述它們的特徵。

花崗岩:顏色爲黑麻肉粉色(肉紅色至淺灰色不等),形狀不規則,表面較無光澤。

砂岩:顏色爲土黃色,形狀不規則,表面無光澤。

大理岩:顏色爲白色,形狀不規則,表面有光澤。

2.    更細緻地觀察三種岩石標本。(這個環節,我採用了提出問題:爲了很細緻的觀察,需要藉助什麼觀察工具?觀察岩石的那些方面?學生閱讀書。

對岩石不同方面的觀察我是一次性講解完,然後學生觀察記錄,沒有按以下的方法。我準備用兩種不同的教法,對比教學效果)

科學家在野外觀察岩石時還採用了一些更爲細緻的觀察方法,對認識岩石的特徵很重要。

(1)仔細觀察這三種岩石標本是否有紋理、分層,是否有斑點、小孔。

請學生對照岩石樣本,對三種岩石進行觀察,發現特徵。

通過實驗發現:花崗岩無紋理、分層,有斑點,無小孔;

            砂岩無紋理、分層、斑點、小孔;

            大理岩無紋理、分層、斑點、小孔。

(2)用放大鏡觀察這三種岩石標本,它們是由顆粒組成的嗎?顆粒大小一樣嗎?可以看出是由一種物質還是多種物質組成的嗎?

通過實驗發現:花崗岩由顆粒組成,顆粒粗疏,可以看出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

              砂岩由顆粒組成,顆粒細密,可以看出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

              大理岩由顆粒組成,顆粒粗大,可以看出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

(3)用手分別觸摸這三種岩石標本的表面,感覺是光滑還是粗糙的?

通過實驗發現:花崗岩粗糙,砂岩粗糙,大理岩粗糙。

(4)用手電筒分別照射花崗岩、砂岩、大理岩,觀察光澤度。

發現:花崗岩、大理岩有光澤,砂岩無光澤。

(5)分別用指甲、銅鑰匙、小刀刻畫岩石,結果會有什麼不同?說明什麼?(刻畫後可以用手抹擦刻畫位置,避免把指甲粉末等認爲成痕跡)

花崗岩用指甲刻畫無痕跡,用銅鑰匙刻畫無痕跡,用小刀刻畫無痕跡。對照礦物硬度表,說明花崗岩很硬。

砂岩用指甲刻畫無痕跡,用銅鑰匙刻畫有痕跡,用小刀刻畫有痕跡。對照礦物硬度表,說明砂岩較軟。

大理岩用指甲刻畫無痕跡,用銅鑰匙刻畫有痕跡,用小刀刻畫有痕跡。對照礦物硬度表,說明花崗岩較軟。

(三)研討

1.    我們觀察的結果,花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徵?

(對照表格說一說)

2.    我們如何去觀察、描述一種岩石?(可以用眼睛觀察,也可以藉助工具觀察。描述岩石的的時候可以描述它的顏色、軟硬、光滑、光澤、有無層理、氣孔、斑點、條紋等等方面。)

(四)拓展

請學生課下分別用小鋼銼在岩石的一角銼出粉末,讓粉末散落在白紙上(按顏色深的粉末)或黑紙上(按顏色淺的粉末),觀察岩石的內部物質是否一樣。

教學反思


首先讓學生觀察花崗岩砂岩,大理岩,先用用肉眼觀察,在用放大鏡觀察

四點班各小組的觀察開展的非常有序,在指導下,很多小組已經能夠做到觀察室桌面整潔,在彙報階段,學生能夠從岩石的顏色紋路,顆粒大小等方面進行描述了,接着我提出問題,怎樣進行更細緻的觀察呢?要藉助什麼觀察工具?從何觀察角度呢?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進行回答,學生很容易的回答這兩個問題。

接着對每一個觀察角度進行講解,講解的方式是通過圖片呈現的方式,這節課我並沒有精心去準備,但在後面的小組觀察實驗中,我發現觀察岩石並不是個難點,需小組能夠自主的開展有序的開展,並且及時記錄。彙報階段,我請學生上臺展示他的觀察記錄,然後挨着詢問不同的意見,有一些觀察是不一樣的,當然,學生能夠發現這與他們觀察的岩石,我們要尊重觀察事實。以前教學這一課時,學生的描述記錄是有很大的問題,但今天感覺這都沒什麼難度,我估計是因爲學生非常感興趣吧

第二天早上,還收到了一份驚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