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今天,我又学到了了一个新词“配重理论”,在我的理解就是每个家庭内部都有一种使它平衡且稳定的“神秘力量”存在。每个家庭成员行为都在有意或者无意的维持着这种平衡,这使得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和整个家庭看似很平衡稳定。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家庭成员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行为来阻止,使之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我最近特别喜欢的一首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刻 : Thought when I grow up, I will be the same as the ones who gave me my last name。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们想要成为或者拒绝成为父母那样的人。长大后,我们就会慢慢地发现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子。无论你拒绝或是否认,它都真实地存在。

一个从小挨打长大的孩子成为父母之后,在其内心深处是拒绝成为像自己父母一样打孩子的家长的。但这并不代表在对孩子发怒时,他没有想要打孩子的这种想法。他只是在压抑这种念头。因此当他把这种愤怒想要打人的情绪传递给另一半时,代替他做出打人这种行为的可能就是另一半。这个孩子就可能正生活在一个父亲有一种想打他的无意识愿望,母亲负责实现这个愿望的环境里。这可能是家庭配重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简单化的分析,事实上它在家庭中是非常复杂的。


通过家庭配重理论,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事情背后的真实原因。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出现厌学行为,讨厌上学,就想呆在家中。那么家长可能会从学习压力太大,孩子在学校受了什么委屈,甚至是孩子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等等方面去找原因。

但一个家庭治疗师可能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他会考虑有可能是家庭中夫妻双方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因为父母关系不和谐,整个家庭随时可能分崩离析,从而导致了孩子放弃了原本的学习任务,转而决定留守在家,守护整个家庭。类似的案例我们也看到过不少。

配重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看清家庭成员行为背后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帮助我们认清为什么我们始终很难离开某些关系。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期待你的留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