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用“吹牛”來形容說大話

  “吹牛”一次最早與浮誇無關,指的是西北人的一種渡河工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曾在《史林雜識·吹牛·拍馬》一文中作過考證:吹牛一詞最早是西北方言,源於陝甘寧和內蒙古一帶。西北河流湍急,難以行舟,本地人遂就地取材,用若干牛皮或羊皮袋吹成氣囊,做成皮筏子,紮好口後連接成筏,作爲渡河的工具。牛皮筏子相連,可以承載數千斤的重物過河。據說,元世祖忽必烈就曾把它用於戰爭,並獲大捷。他曾率軍到達金沙江西岸,命令將士殺死牛羊,塞其肛門,“令革囊以濟”,渡江進入麗江地區,並大敗大理守軍。現在昆明著名的大觀樓長聯中提到的“元跨革囊”,指的就是這個典故。

  關於吹牛,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認爲它與遊牧民族的生活有關。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看重的財產就是牛馬。因此,人們聚在一起時總喜歡談論自己的牛馬,其中就難免有誇大的成分。日久天長,“吹牛”之說流傳開來,有了說大話的意思。

  另外,在某些地方方言中,“吹牛”還有其他的意思。如在雲南方言裏,“吹牛”是聊天、拉家常的意思,與說大話完全無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