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这一天,就能过好这一生的秘诀,都在这本书里

曾经,王健林的日程安排表刷爆了朋友圈,大家纷纷感慨,原来,大佬的每一天是从凌晨四点开始,大佬的日程是以分钟计,就连休息时间,都在路上。

而我们,通常上着最平凡的班,赚着很少的钱,熬着最深的夜,浪费着最大块的时间,到头来一事无成,却还要仰天长叹:命运之神为什么还不眷顾我?

还有的人,虽有意想改变自己,但苦于没有正确的认知和方法,往往只关注于当下或短期任务,陷入琐事而不自知,最终发现持续的努力并没有获得期待的回报。

时间管理专家叶武滨老师曾说过: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

那么,我们怎样过好这一天呢?

《掌控24小时:让你效率倍增的时间管理术》这本书,它给了我们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尹慕言,师从正面管教体系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等著名的学者,是首位“时间唤醒教练”理念提出者,她也是“终身成长”理念的践行者。

这本书,以时间为主线,以控制时间的“我们”为副线,通过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五个时间维度,来告诉我们,如何从成长的角度出发,结合这几个时间段在现实中的状态,合理规划时间,不仅取得高效行动,还能赋能未来。

这本书不仅给予我们24小时时间管理的方法去实践,还帮我们理清了方法背后的理论支持。

1、定目标

当我们对当下的自己不满意,就会下定决心改变自己。

往往开始的时候激情澎湃,学习恨不得悬梁刺股,但过不了多久,看不到前段时间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显著改变时,步履就会迟缓,计划就会拖延,最终不了了之。

而真正自律的人,不是间歇性兴奋,而是持久式精进。他们既对未来抱有美好期待,敢于直面挑战且充满活力,还能脚踏实地,持续行动。

比如早起,自律一族的判断标准并不是起床时间早晚,也不是日程安排多少,而是能不能拥有不断精进的方向。

而怎样才能制定出既拥有方向,又能在长期投入中获益的目标呢?

书中说,首先要看清楚,妨碍自己改变的阻力是什么,其次,明确自己的未来愿景,让自己“看到自己未来的样子“,再次,迈出第一步。

而我认为,这三者中,迈出第一步,显得尤其重要。

很多人,都设想未来,但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使计划搁浅。

但真实的情况是: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马克·吐温说:人的一生只有两个日子最重要,一个是你出生的那一天,另一个是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出生的那一天。

当我们制定出实现愿景的目标时,我们的人生,才真正开始。正如一天24小时,当我们有了一个规划的早晨,我们才能开启美好的一天。

2.追过程

开始行动后,我们的工作或任务,有独立就可以完成的,还有一些需要与其他人或部门协作完成。通常,上午专注力较强,我们可以用来完成独立的工作,而下午,可以用来进行一些需要协作的工作。

书中提到,我们可以给自己“设计新起点”,按照自己的精力周期,在精力波峰时,做需要注意力特别集中的工作。

比如,作者一天内的高精力周期集中在一天内的四个时段,分别是5:30——8:30,10:30——12:00,15:30——17:30,21:00——22:30。

在这几个时间段,设计行动的新起点,提醒自己:现在就是精力最佳的起点,行动力最强,要立即行动。

这几个时间段之余,我们可以穿插做一些技术含量不是太高的工作,或者,接杯水,做个拉伸,休息一下紧张疲惫的大脑,以便下一个“新起点”来临时,我们能够迅速切换。

当我们总是不能专注时,还可以使用“番茄钟”工作法,刻意练习自己的专属心流时间。

比如,我们可以用番茄钟,设定一个专注时长,在这个时长内,确保自己专注,不被打断,等这一段番茄钟时间到时,我们可以停下来,调整状态,重新开始。

但,我们并不是想专注,就真的能专注。当时不时有人会因为各种事来打断你的工作,等下次再接回原来的工作,有时思路早已被打断,还有时,会用较长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状态。

而突发事件来临时,我们可以采用对正在进行的任务做好标记,或用关键词、提示语、符号等方法,以便在处理完临时事件后,大脑能够快速切换至此前的状态。

很多初入职场的实习生,有时会陷入无事可做的境地,其实,你可以通过一些小事,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而在职场,一个人价值的大小,真的不取决于你所做任务的大小,甚至不取决于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取决于做这件事本身的实际需求。

在这个需要协作的下午,我们不能等着被安排,而要学会主动找活干。

主动找活干,不仅可以维护人际关系,丰富资源,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真正需要做的工作。

3.拿结果,勤覆盘

在拿到一个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我们最好能够对这项任务进行分解,在明晰路径的同时,锁定几个关键节点,明确进展,并逐一实现这些关键节点。

设置节点,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大目标带来的压力,从而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最终汇总合并实现终级目标。

在完成关键节点后,要及时与同事或上级进行沟通和检查,及时进行修订和纠偏,而不是等到任务完成最后一刻了,突然发现与原方案或目标背道而驰,不但前功尽弃,还需要返工重做。

在完成一项任务后,我们还要学会“覆盘”。

联想集团的柳传志称“覆盘”是“起死回生的管理艺术”。

其实覆盘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是给予我们既要低头赶路,也要擡头看路的机会。

书中从回顾目标,叙述过程,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推演规律,形成文档这六个步骤,详细对覆盘进行了阐述。

瑞 · 达利欧在《原则》这本书中说: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既知道如何努力追求很多东西,也知道如何正确地失败。

完成每天的工作查看结果后,我们用20%的时间来复盘,来实践、总结、提炼,并形成规律,最终解决80%的问题,这其实就相当于我们明白正确失败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个人,或者团队实现从1到N+1的跃迁。

4.修复和投资

保持专注力,有利于我们聚焦当下,但人毕竟不是机器,在工作之余,我们也一定要及时叫停,学会休息,让我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掌控全局。

一位学者曾说过:保持清醒就像揹着一个揹包,醒着的时间越长,揹包就越沉重。如果稍事休息,背上的负担将有所减轻。

通过一上午的工作,我们可以把中午,作为修复和回血的时间。

学会主动休息,而非等到累到不行了才睡,给自己15——30分钟的小憩可以帮我们更好地恢复精力。

除了午间小憩,我们还可以运用“12315法则”来保持精力充沛:

1:喝一杯水。但不包括咖啡、酒精或饮料。

2:晒两分钟太阳。增加体内褪黑素分泌,有效改善睡眠。

3:站起来,离开椅子三步远,或靠墙站立三分钟。

1:做1分钟的冥想。

5:做5分钟的运动。

我们还可以利用午餐时间,和同事进行无功利且有意地发展,建构自己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职场开阔度,以及对业务、市场的了解等等。

是不是工作劳累了一天,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享受晚上,进行“报复性熬夜”,然后第二天睡懒觉补眠呢?

书中的答案是否定的。

长期熬夜,会造成慢性睡眠紊乱,还会加速衰老,导致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肠胃功能紊乱、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头痛、失眠,还会出现易怒、焦虑等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严重的还会造成猝死。

日本作家桦泽紫苑也说:周末睡懒觉反而会降低大脑的机能,而你周一早上的郁闷感觉,很可能是周六周日睡懒觉造成的。

我们可以把晚上设计成自己的投资时间,给自己一个秘密提升的机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干一件有远见,有战略格局的事。

著名媒体人“一直特立独行的猫”赵星曾说过,她就是在工作之余,利用晚上的两小时,每天坚持写作1500字,最终成为现在的畅销书作家。

我们每个人,也可以通过晚上,投资自己,为自己的持续成长赋能。

结语

《掌控24小时:让你效率倍增的时间管理术》作者是一位“时间唤醒教练”,本书中的理论和方法,整合了国内外著名学者,或是名家的研究或实践结果,书中既有具体方法,又有方法背后的理论支撑,非常适合想要改变,但又苦于没有方法的职场新人,或者已经在带领团队,但对于自我提升和团队赋能不能有效平衡的职场精英。

通过这本书,让我们成为自己的“时间唤醒教练”,从过好每一天开始,让自己有能力、有意识地开启人生的每周、每月、每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