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初老”

 前幾天,我寫了首”老來嘲“,冠名“初老‘,說的是:”前腳進屋,後腳就忘來幹啥,再走回頭路。“ 藉以玩笑人開始衰老時”好忘事“的常見生活現象,引來朋友們的圍觀和調侃。其中,有位朋友問了一句:”爲什麼每回忘了事,走了回頭路就想起來了呢?“ (隨插一句,”這想起來還不錯,要是走了回頭路還是想不起來呢?“,哈哈)
 回到這位朋友的問題。是呀,爲什麼呢?爲啥在重走來時路就想起來了呢?當然,我們無法現用腦科學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可以憑個人的生活經驗來略談一二了、繼續調侃了。
 不妨就用”電腦“做個例子來說說這事兒。人們每天都在使用電腦,當電腦用了一段時間(”上了點年紀“)後,電腦速度會越來越慢,甚至”死機“了(”實在想不起來了“)。導致電腦速度慢、死機的原因不少,但至少它的零部件”過時“了(人體零部件也一樣)。那麼,你是怎樣解決電腦慢或者”死機“的呢?顯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重新啓動“(”重走剛來的路“)。
 還有,從程序員(當今時興叫”碼農“)的角度來說,他/她每天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找出軟件裏的問題(bugs)。他/她解決問題的過程往往就是回到初始點(initials)(“再走回頭路”),然後再一步步地接近bug,最後修復它。你看到一些軟件不同版本的升級,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把修復的一些問題(bugs)打包成“補丁”來更新軟件的。
 一般來說,除了“頓悟”(人常說的靈感或是“第六感”)外,人在解決問題時,往往是一步步來解決問題的。舉個數字的例子:從1到10,1是問題起點,10是問題終點(完成或解決問題)。在1至10之間,可由不同數字的組合來達到10,如:

a) 1,2,3,4,5,6,7,8,9,10
b) 2,4,6,8,10
c) 2 x 5
d) 3 x 3 +1
...諸如此類。
可是不管哪種數字組合,在一步步到達10之前,你可能會“卡殼”。以 a)爲例,在你走到8時,你忘了下一步是啥。你就會回頭從0或者小於8的任何數重新開始,當再走到8時,就有可能“激活”下一步,9。該“激活點”肯定是存在的,這是因爲在你頭腦好用(年輕)時,多次重複地在8和9之間建立了聯繫(參見“巴甫洛夫狗的條件反射實驗”)。
回到軟件開發工作上來,這裏有一個環節就是“軟件測試員”。以上面的數字爲例,軟件測試員的工作就是從用戶的角度、儘可能的去測試這些不同的數字組合,去發現哪些組合到達不了10,從而找出問題(bugs)所在、再反饋給“碼農”們去修復。
其實,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會幫助人們激活/觸發其想象,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像“蘋果掉在牛頓的腦袋上”,“阿基米德澡堂泡澡”,“DNA結構的發現”,等等,很多“他山之石”的例子都說明了這點。
最後,人腦也像人體的肌肉一樣,隨着年齡也會老化。你能做到的,就是減緩這種衰老的進程。如果你經常鍛鍊、注意營養、休息,就會長久擁有一個健壯的體魄和一顆靈活的大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