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零度高兩倍的溫度是多少?

不記得在哪兒看到這個問題,“比零度高兩倍的溫度是多少?”,沒有答案。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腦筋急轉彎?近來閒着無事,又想起這個問題,於是試着找一下答案。

乍一看這個問題,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零乘以任何數都是零,我也是。不過,我又隨即想到了華氏溫度,心想這不就有解了。

生活中,人們通常用兩種標準來衡量溫度,一種是攝氏℃,還有一種是華氏℉,這兩種標準間有個線性的換算公式。像攝氏零度就相當於華氏的32℉。那麼,比攝氏零度高兩倍的溫度應該是,32x2=64℉華氏度,再把64℉華氏度轉換回攝氏度,大約是攝氏18℃。所以,比零度高兩度的溫度大約是18℃。

可話說回來,比起絕對溫度標準-開爾文溫度K,攝氏和華氏標準都是相對溫度。以換算成攝氏溫度爲例,這三者間的關係是:

℃ = 5/9 (℉ - 32)

℃ = K - 273.15

當然, 你也可以用絕對溫度的標準來計算“比零度高兩倍的溫度”,即,0℃攝氏度時,K=273.15;兩倍後K=546.30,轉換後得,273.15℃。所以,“比零度高兩倍的溫度”是273.15℃,這可比18℃不知高了哪裏去了。

既然攝氏和華氏都是相對溫度,你也可以創建自己的轉換公式,反正都是爲了避免與零相乘。譬如,用U表示你自己的溫度,爲簡單起見,就讓你的U溫度比攝氏度+1,也就是,℃=U-1。這樣,0℃ 在你的U溫度裏就是1度。同樣地,比零度高兩倍的溫度就是1x2=2U度,再換回原來的攝氏度,其答案就是,比零度高兩倍的溫度是2℃.

以此類推,你可建立各種各樣的關係式。換句話說,比零度高兩倍的溫度可以是任何溫度。或者說,這個問題就沒有什麼固定答案。

不過,可能有人比較挑剔說,這裏不允許不同溫度標準間的轉換,如攝氏與華氏間的換算。只能用攝氏溫度,問“比零度高兩倍的溫度是多少?”

那怎麼辦呢?可以理解,人們在學習零的概念時,常用溫度零來說明“零不是什麼也沒有”,而是有其現實意義的。顯然,零度的兩倍也應該是個溫度,可那又是多少呢?

依照乘法規則,任何數乘以零都是零, 顯然,我們不能使用零。不過。我們不妨找一個十分接近零的數,如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千萬分之一,等等。如果這個數乘以2,它的兩倍仍是一個很小的數,例,千萬分之一的兩倍是千萬分之二,同樣也是接近零的。以此推斷,零度的兩倍仍然是零度。當然這裏引入了無限逼近的“極限論”思想。

說到這兒,如果將同樣的題目換個問法,可能你會感到有些不同。原先的問題是,“比零度高兩倍的溫度是多少?”, 現在要問,“比零度熱兩倍的溫度是多少?”,這裏僅有一字之差,即用”熱“替換了”高”。這又有什麼不同嗎?

一般地,說到溫度高低,人們大都是從物理的角度來講的;而談及溫度的冷熱,人們常常是從主觀的體驗來說的。上面說到的“比零度高兩倍”的溫度,人們大致都要計算一下它的溫度數值。而問及“比零度熱兩倍”的溫度, 人們往往要憑自身的經驗來感覺一下這個溫度。儘管人體的溫度差不多是在36.2℃-37.2℃間,可是,人不同對溫度的感覺那差別可就大了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你若略稍加留意,會發現每天的天氣預報裏,都會報出兩個溫度來,一是實際的物理溫度,還有一個就是“體感溫度”。譬如,今天的溫度是-10℃,體感溫度是-21℃。這樣發佈的天氣預報也許就是對溫度“高低”、“冷熱”感知的一個解釋。

圍繞着零溫度嘮嘮叨叨了這許多。忽然覺得,在生活裏,人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評判標準也不一, 加之在一個框架下形成“思維的慣性/惰性”,直接影響了人們對問題的判斷。要是能轉個角度,換個標準,其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