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 Ⅰ 母亲节散记

今天是母亲节,无戒学堂的命题作文。我几乎没有写过母亲,我也不太善于个人叙述。

我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没有什么动人的故事,我也不擅长用动人的语言去表达我对她的爱。我们相互的爱都是用生活中的行动自然的一种表达。

小的时候是母亲照顾我们,如今她老了,是需要我来照顾了。我等我们兄妹几个都成家立业各自东西时,我们都尽量让父母过得好点,如果他们愿意我们都接到身边利于照顾。

父母的房子是那种90年代的小板楼,因为在六楼,年纪大了爬起来吃力。换房卖房他们也嫌麻烦,所以我又买了个一楼的房子,带两个卫生间,把他们接过来住了两年。后来弟弟在上海郊区也多买了一个一楼的房子,也是空着,父母也想去南方住住,于是他们就搬到上海去了。

今天是母亲节,想给在上海的妈妈打个电话,没人接,估计是没听到。也许她出门和老太太们去挖野菜了。

我们很幸运的是,父母身体还不错,并不需要太多照顾,只是要有个人住的近一点,万一有什么事有个照应。病了能及时送医院,有体力活能帮干干。他们也有安全感。

在经济上他们有退休工资,他们北京那个三居租金,所以经济上并不需要子女资助,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和感情上的照顾。

由于历史的原因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但她非常通情达理,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为人处事都为人称道,善良、勤劳、节俭、为他人着想。

她总是说她自己没办法,没读什么书,希望我们兄妹不和她一样没文化,吃生活的苦。我们也还算争气,都考上大学,有的还念了博士研究生,都走出了山沟,都在最大的城市生活,有稳定良好的工作。所以她也安心了。

妈妈年纪大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都平平安安,工作好身体好,并不要求我们多么出名成家,我们都过得好她就满意了。她也是一个心态平和没有大追求的老太太,安身守命。

我的妈妈和她的妈妈一样,都是那种具有传统中国女性美德的人,可惜我是没有继承上。我和她是完全不同的命运,我靠读书获得了好的职业和生活条件,拥有婚姻、工作和地域的选择权,在物质上也没吃什么苦。读书的时间长了,也不擅长家务,而且还选择了不养孩子,这样她觉得有点遗憾,但是她也很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觉得我们这样也挺好,不用为孩子辛劳,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想走就走。

母亲是一个生活节俭的老太太,基本他们那一代人都一样,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特点。如果住在一起,一般我们就请她到饭店去吃一顿。现在不在身边,我也没有选择邮递送花等她认为华而不实的东西。我了解她,就给她买了个小巧一点的多功能破壁机作为礼物,。她有个大的豆浆机,人少做豆浆总喝不完,老太太又不愿浪费,所以给她换个适合两人使用的小豆浆机,这样她每天就可以做豆浆或是打果汁喝了。实用而舒服,没有什么惊喜,就是我们相处的方式。

我们家是那种传统的家庭,都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关爱,平时也不是天天联系。但是一旦谁需要帮助,大家都义无反顾地伸手。比如买房这事,谁买房首付不够,或是需要全款付,那基本都是全家来凑,所以往往一个人办不到的事,大家一起合作就都办成了。对于钱这事,大家都自觉守规则,借的就是借的,送的就是送的,不会因此起纠纷。借的就慢慢还,大家也不催促,也没有利息之说,但是都会自觉归还的。这就是无言的家规。我们几乎从不向外人借钱,但是家人之间由于买房等花大钱的事相互周转也是经常的。

平时大家凑在一起可能还拌嘴,为不同意见生气,长期在一起也和刺猬似的,但是真有什么事,肯定是一致对外,相互帮助,这是我所很欣慰的,也是母亲的性格所带来的。

对于母亲,我的确是无法用感情激昂或丰沛的文字来表述,只有这平淡的叙述文字。我也很少去说感谢的话,更多是用实在有用的行动来表达,比如带他们去旅行,有困难及时解决,缺啥马上网络下单直接送家,平时电话也就拉拉家常,逢年过节兄弟姐妹都尽量一起回家吃饭,等等,生活很日常,但是也很安心。

每次和老妈电话的收尾,她千篇一律的都是“注意身体”之类这些话,我都听得耳朵出茧子了。她就是个这么实在的人,唯一愿的就是我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这也是我所愿父母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