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讀書筆記(一)

最近在看這本書,把筆記po上,方便後續自己再看-----腦子不夠,筆記來湊O(∩_∩)O


概念“集約化”:集合要素優勢,節省生產成本

概念“城鎮化”:指人口和產業活動在空間上集聚,鄉村地區轉變爲城市地區的過程


一、我國城市化進程

1. 1949年-1978年:緩慢增長期

2. 1978年-1984年:恢復期

3. 1985年-1999年:穩步增長期

4. 2000年至今:快速增長期


二、城市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城市的用途:

國家的經濟中,60%的工業,85%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生產總值70%,國家稅收的80%,都來自城市

城市管理水平的制約因素:

城鎮化落後於工業化,信息化滯後於城鎮化

城市信息化的好處:

1. 促進工業生產的自動化

2. 促進經濟流通

3. 促進城市走向有序化管理(中國的疫情控制就是信息化最好的詮釋)

4. 促進城市國際化(自由貿易,旅遊,文化的交流)


三、中國城市信息化的發展進程

我國城市信息化發展進程

1. 1998年(數字城市,3S技術)----------依賴GIS技術,主要是城市空間信息化

2. 2006年(信息城市,ICT技術)---------依賴ICT技術(I:信息;C通訊;T技術),不侷限於城市空間的信息化,還包括城市政治,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信息化,如城市電子政務,產業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等

3. 2009年(智慧城市,新一代信息技術)-------依賴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爲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生產和生活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使得城市運轉的更加高效,敏捷,低碳


四、智慧城市的體系框架

智慧城市包括了

1. 新一代基礎設施(城市官網,無線城市,U-city,各類基礎感知設備,如卡口,電圍,WIFI,人臉等設施也屬於)

2. 智慧政府(提高政府辦公、監管、服務、決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

3. 智慧經濟(智慧產業是載體,智慧企業主體。產業逐漸由勞動密集型,轉化成智力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而企業則需要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關鍵環節融合智能化,應用商業智能系統和知識管理系統,與傳統企業相比,智慧企業具有學習和自適應能力,能夠靈敏地感知到企業內外環境變化並快速做出反應)

4. 智慧社會(包含社會事業的智能化<教育,醫療等方面>,市民生活的智能化<智慧社區,智慧家居>)

5. 智慧城市發展環境(包含三個方面:一是與智慧城市相關的政策法規,標準規範,人才隊伍;二是與智慧城市相關的信息安全;三是與智慧城市相關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發展情況)



五、智慧城市誰佔主導

1. 智慧政府由政府主導

2. 智慧經濟應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3. 智慧社會建設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


六、智慧城市6大關鍵技術

1. 物聯網技術

2. 雲計算技術

3. 大數據技術

4. 人工智能技術

5. 移動互聯網技術

6. 空間信息技術


七、城市信息學

城市信息學是一門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