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讀書筆記(三)

一、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城市中的運用


物聯網定義:

定義描述:物聯網是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相互通信的網絡,是智慧城市的感知技術。

內涵理解: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互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定位、跟蹤、監管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技術特點:感知

運用領域:

1. 兩化融合:應用於產品信息化,生產製造,經營管理,節能減排,安全生產

2. 電子政務:應用於公安,國土,環保,交通,海關,質檢,安監,林業


技術架構:

包含三個層級:

1. 感知層:主要是識別物體,採集信息

2. 網絡層:將感知層獲取的信息進行傳遞和處理

3. 應用層:爲物聯網技術在各個行業的應用



相關技術:

1.  傳感器

2. 二維碼

3. RFID

4. M2M(爲數據從一臺終端傳送到另一臺終端,是機器和機器之間的對話)


在兩化融合中的運用:

1. 產品信息化運用(如汽車聯網,產品監控預警等)

2. 生產製造領域運用(如材料消耗監控)

3. 經營管理領域運用(如庫存精細化監控,提高庫存使用效率。提高物流效率等)

4. 節能減排領域運用(如電、天然氣是否泄漏檢查,污染排放監控,提供工藝優化依據)

5. 安全生產領域運用(如採礦地監測報警,人員定位跟蹤)


存在問題:

1. 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在傳感器,芯片,關鍵設備製造,智能通信與控制,海量數據處理等核心技術上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2. IPV6地址資源嚴重不足(我國IPV6地址擁有量嚴重不足)

3. 應用不夠深入(智能計算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與工業自動控制系統還缺乏結合,使工業物聯網的效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發展對策

1. 消除制約因素

2. 推廣應用帶動工業互聯網發展

3. 加強政策引導和人才培養


物聯網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運用

比較適用於政府部門監測類業務,特別是對自然環境和人造物品的自動監測

1. 公安部門:應用於罪犯識別追蹤、出入境管理,車輛監控,監獄周界安防,公安身份認證,重大活動安保,公務槍支管理,消防器材管理等方面(使用人臉識別,視頻監控,感應器,電子護照,RFID等技術)

2. 國土部門:應用於國土監察、滑坡災害監測預警,地下水質自動監測等方面(採用實時監測等技術)

3. 環保部門:應用於工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核輻射自動監測,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江河湖泊水質自動監測等方面

4. 交通技術:在公里運輸管理部門,主要應用於汽車超速監測,火車超速監測,疲勞駕駛監測等方面;在海事部門,主要應用於船舶識別,水上交通管制,海事設施運行監測,船員身份自動認證,船聯網等方面。民航不麼主要應用於機場周界安防,空中交通管制,航空位置發佈等方面

5. 海關部門:主要應用於車輛通關,電子關鎖,電子圍欄,海關物流監控等方面

6. 質檢部門:主要應用於特種設備運行監測和安全監管,計量裝置自動監測,進出口食品安全溯源等方面

7. 安監部門:主要應用於重大危險源自動監控,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監控,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監控,煙花爆竹銷售監管等方面

8. 林業部門:主要應用於森林防火,林業病蟲害自動監測,受保護野生動物活動監測,溼地水位監測等方面

9. 其他部門:物聯網技術還可以應用於水利,地震,氣象,海洋,郵政,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煤礦安全監察等政府部門


發展對策

1. 結合自身業務特點,開展物聯網技術應用試點示範工作

2. 推進深度應用

3. 加強產業引導和扶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