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習的一些新認知

摘錄1

“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爾以後每日宜習柳字百個,單日以生紙臨之,雙日以油紙摹之。臨帖宜徐,摹帖宜疾。

數月之後,手愈拙,字愈醜,意興愈低,所謂困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

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做事,應該慢慢來,努力來做,知道這件事情很難,一點一點去克服,不求成名太早,也不求很快出效果。你以後可以每天臨摹柳公權。單日臨,雙日摹,每天100個字。對着字帖臨寫,要慢一點;油紙蒙在字帖上寫的時侯,要快一點。

經過幾個月之後,你的手越來越笨,字越來越醜,你的興致越來越低,你就困在裏邊了。這個時侯,不要放棄,不要間斷,熬過這這關,就可以慢慢往前再走一步了。

熬過這個困境,還會有新的困境,它是循環往復的。你繼續進取,可能又遇上困境,你再熬,再進,再進,再熬……

不僅僅是習字,生活中其他事也跟練毛筆字類似,都有特別困難、特別難受的時侯,打得通的就是好漢。

【曾國藩這段論述使我不自覺跟自己學習寫作的過程對照起來。其實,每次寫新的文章時,都覺得困難重重,很想放棄。】

摘錄2

硅谷王川曾在網上發說:

所有的我們以爲的質量問題,大多本質是數量問題。因爲數量不夠,差幾個數量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