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讓我們想到了什麼?

爲什麼進行人口普查?是爲了更好地提供基礎設施,做好社會保障等方面安排,爲制定和完善相關民生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今天(11日)上午10時,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並答記者問。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會上通報,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爲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全國人口中,男性人口爲723339956人,佔51.24%;女性人口爲688438768人,佔48.76%。總人口性別比爲105.07。

人口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呢?經濟學界有一個說法:判斷一個國家的經濟,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羅胖在啓發俱樂部曾經說他與一位美國人聊過,他問美國人:你們美國對中國爲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恐懼感呢?美國人說:你作爲一箇中國人也可以想一想,如果一個國家的人口是中國的5倍,發展速度也是中國的數倍,還在各個領域迎頭趕上,你作爲一箇中國人是不是也害怕?

我國人口近四年出生數是:2017年1725萬,2018年1523萬,2019年1465萬,2020年1003.5萬。連着四年出生率下降。

雖然人口還是呈現緩慢增長,但已經出現放緩現象。二戰之後,幾乎所有國家都向美國學習,想要趕超美國,但最後都被人口老齡化這個問題拖住了。

日本1995年的人均GDP曾經是美國的1.5倍,現在2020年已經降到61%,今後很有可能低於美國的40%。德國在2008年曾是美國的94%,但2020年降到71%,這背後都有人口老齡化的因素。


這就會讓大家擔心:我們這麼多年對美國奮起直追,會不會因爲人口問題,讓我們功虧一簣呢?國家爲什麼不鼓勵生育呢

實際上,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全球的生育率都在大幅下跌。各國也都在鼓勵生育,很多國家給多生孩子的家庭減稅,發補貼,甚至撥款請保姆帶孩子,但收效甚微。

爲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生孩子呢?真的是經濟原因嗎?

我認爲不全是。在我父母的60~70年代,大家經濟都不是很好,但每家基本上都不止一個孩子。而且從世界各國的數字都表明,窮人比富人更愛生孩子。

在《人口浪潮》這本書裏,給出了答案:是現代化發展帶來了人口詛咒。

第一階段:現代化剛開始,衛生條件很差,雖然生育率高,但嬰兒的死亡率也高;

第二階段:衛生條件好起來,嬰兒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口暴漲,嬰兒潮來了;

第三階段: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速大幅下降,現代化巔峯到來;

第四階段:老人潮和死亡潮同時出現,現代化國家慢慢衰落。

來自英國曆史學家保羅.莫蘭《人口浪潮》

這四個階段的模式,在日本、前蘇聯、在歐洲被一再地驗證。現代化就是最好的避孕藥。

現在的城市化、現在的房價、現在的孩子教育問題都是影響青年們不敢生孩子和不敢生二胎的因素。

現在的輿論,也在給年輕人制造恐慌感。

前兩天看一個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我和愛人都是哭着看完的。但哭完後就在想:現在疾病這麼多,如果年輕人看這個電影,是不是對生孩子充滿恐懼感呢?畢竟,我們養一個小動物時間久了都會有感情,何況我們的親生骨肉呢?如果孩子生下來遭遇疾病,我們能受得了嗎?不如不生。

看“小捨得”大家都感覺養孩子太不容易了,爲了孩子付出太多。教育、家庭、婚姻、職場,人活一世太不容易了。讓年輕人看是不是也會產生恐懼感呢?

在現實的壓迫和社會輿論的宣傳下,敢生孩子的我認爲都是英雄。


那麼,我們如何處理這個事情呢?想一想70年代,爲什麼家家都敢生孩子呢?因爲生活有保障,因爲老有所養,因爲大家的生活沒有壓力。所以,大家纔敢放心大膽的生。

因此,羅胖在啓發俱樂部裏說:年輕人大學畢業,就一定要留在北上廣深發展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第一:大城市裏的年輕人,有機會擺脫“蜂鳥”的懸停狀態,原子化的狀態,有機會重新構建社會支持系統。

第二:二三線城市的活力正在被激活,閒暇的價值正在被看到。

選自羅胖的《啓發俱樂部》

重建社會支持系統,是我們的國家的強項。我們的制度支持,我們的文化也支持,老人帶孩子也是我們文化的一大特色,可以減少年輕人的壓力。

人口流動,讓人口到二三線城市,減少年輕人的就業和住房壓力,同時還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讓我們放下焦慮。

在讓年輕人放下負擔的同時,年長者也需要繼續成長。

現在的科技日益發達,我們每個人的壽命大大增加。當我們退休時我們的時間還剩下很多,平常我們總是說:最稀缺的資源就是時間。當資源來臨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利用呢?

現在很多做養老產業的人,每天都在想老人潮的到來。要給我們打針吃藥、要給我們裝助聽器、假牙,還給我們準備了牀位,我們真的想退休後就這麼過嗎?

我是不想這麼過的。我還想着和愛人一起去世界旅行、和愛人一起去跑馬拉松、去課堂支持更多的人提高效率。

巴菲特的財產99%都是在50歲以後賺到的。所以,財富和智慧的積累過程,並不是一個線性積累的過程,而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90歲的巴菲特和97歲的查理芒格依舊活躍在世界舞臺上,巴菲特告訴自己的子女: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巴菲特說:“沒有人能拿走你自身學到的東西,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投資潛力,只是他們不知道去做罷了。”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當年輕人都有活力,能夠有更多的創新,當退休人還能繼續發揮自己的智慧,爲這個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時,我們的國家就會更加充滿朝氣。

再過幾十年後,回頭看看2021年,我們就會發現,原來2021年是一個拐點、是一個歷史時刻,而我們曾經參與在其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