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不辯

看過一則佛教小故事:

寒山與拾得是佛教史上兩位著名的詩僧。

一天,寒山問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該如何處置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深以爲然。

心胸寬廣的人,必是良善之人,不會因爲口舌之爭,而錙銖必較。他們往往懷揣一顆慈悲的心,照拂衆生。

王安石變法時期,身爲舊黨中堅力量的蘇軾,備受排擠,後因“烏臺詩案”,被投入大獄。

在獄中關押了四個多月後,蘇軾謫居黃州,擔任團練副使,一個並無實權、受人監督的小官。

從文壇領袖、當朝太守,到人微言輕、無人問津,蘇軾陷入了人生低谷。

儘管如此,他仍然保持大家風範,沒有因爲命運的不公而遷怒他人。

一日傍晚,蘇軾與友人一起踱步回家,一個醉漢迎面走來。擦身而過時,醉漢失去平衡,令蘇軾躲閃不及,跌倒在地。

醉漢見狀,非但不賠禮道歉,反倒惡人先告狀,罵蘇軾走路不長眼。

年近50的蘇軾,倒地之後,久久才緩過神來。友人忿忿不平,欲替他爭辯,卻被蘇軾攔下。

他看向身旁不依不饒的醉漢,笑着說:“這裏的人不認識我,實在有趣,我可以開闢一番新天地了。”

《道德經》上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不辯,即是容忍,是爲人立世的修養與德行。

人到中年,內心愈漸成熟,看過了世事沉浮,自不會計較眼前得失。人生終究是行自己的路,食自己的飯,與他人無關。

容他人置喙,守自我初心,不僅是寬恕他人,也是饒過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