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統地提升自己的價值?讓價值共生 01、年齡越大,智慧不一定提升 02、智慧生成的路徑:知識流動鏈 03、三步法系統提升你的智慧

有智慧的人,總是讓人仰望、佩服。很多時候,我們不禁想問,都是同齡人,他們是怎麼提升自己的智慧的?有沒有什麼路徑和方法可以參考?還真有,要不怎麼說讀書有用呢!

不過,說答案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2006年12月26日,10歲的英國女孩蒂莉·史密斯正在普吉島海灘漫步,“突然看見海水開始冒泡,泡沫發出滋滋聲,就像煎鍋一樣,海水在湧來,但不再退去”。她一下就認出,這是海嘯要來了,趕緊告訴人們,最終挽救了大約100名在海灘上的人。

小女孩用她的智慧,實現了自救和他救。說實話,很多成年人都未必有小女孩這智慧、這判斷力。按理說,小女孩這麼小,智慧從哪來的呢?換句話說,是不是年齡越小,智慧越少?年齡越大,智慧越多呢?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陳春花教授,在《價值共生》中說:“智慧與年齡沒有直接關聯,千萬不要認爲年長的人就有智慧,重要的是,能否把信息轉化爲知識,並在行動中運用知識。”

一個10歲的孩子之所以能救人,就是因爲她掌握了與海嘯有關的知識,然後轉化爲她個人的知識,所以當看到相關現象,她能馬上知道海嘯即將到來。這個過程跟年齡大小沒關係,跟知識轉化有關係。

01、年齡越大,智慧不一定提升

什麼是智慧?它是一種運用知識、經驗、理解、常識和洞見進行思考和行動的能力,它首先與一個人的智力有關。要看智慧的發展趨勢,我們先來看智力的發展趨勢。

心理學領域有個卡特爾智力理論,把人的智力分爲兩類: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通俗點說,流體智力指信息加工、問題解決的能力,側重在記憶和推理層面,跟一個人的先天稟賦有關;它的發展趨勢是先升後降,20歲前迅速上升,30歲後開始下降。

而晶體智力,指掌握社會文化經驗而獲得的智力,側重在知識層面,跟一個人的後天學習有關;它的發展趨勢是一直上升,但25歲前快速上升,25歲後上升緩慢。

一個人的智力發展,並沒有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很多,一般在中年時期,智力就慢慢達到一種偏穩定的狀態,相應的,用智力來處理事物的能力也就是智慧,相當於停止上升了,甚至是邊際遞減的。 那麼智慧是如何產生的呢?

02、智慧生成的路徑:知識流動鏈

陳教授的《價值共生》這本書,真是讓我捕獲了很多新知,她在這本書裏,向我們展示了智慧生成的過程,也就是一條知識流動鏈:

也就是說,形成智慧的知識流動鏈,需要先有數據,就是那些客觀的、沒有加工過的事實;數據經過加工後,變成信息;信息經過辨別、判斷,形成個人的相關知識,這是一個認知的過程;最後,把知識運用到行動當中,就形成了智慧,智慧是在運用知識之後才產生的。

反過來也可以說,擁有智慧的人,會充分獲取數據,將其加工爲信息,形成認知並落實到行動中,這就是一條完整的知識流動鏈。

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瞭解到,智慧的生成是一個過程,它不是知識,更不是數據或信息;而且,智慧的個人化色彩比較強,因爲智慧在生成過程中所需的知識,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個人化。

陳教授強調:檢驗知識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你能否把別人的信息和知識變成自己的。當知識成爲個人的個體知識,個人再將其形式化,最後指導行爲,個人就成了擁有智慧的個體。

瞭解完智慧的生成過程,我們就來到最根本的步驟:如何系統提升自己的智慧。

03、三步法系統提升你的智慧

周嶺在《認知覺醒》裏,指出過一個系統深度學習之道,主要有3個核心步驟:

1) 獲取高質量的知識,就是學習;

2) 深度縫接新知識,就是關聯;

3) 輸出成果去教授,就是運用。

我們想系統提升自己的智慧,核心其實也離不開這三個步驟,對照前面陳教授指出的知識流動鏈,我們就得出一個系統提升智慧的三步法:學習、關聯、運用。

1、學習

數字化時代,學習已不僅僅侷限於埋頭苦讀+寫作,我們要更高層次地看待學習,要系統地運用現有知識去創新知識。這其中,關鍵要做到以下三點:

1)融會貫通

陳教授在《價值共生》中說,在一個鉅變的環境裏,學習本身就是不斷融入環境,這是一個融會貫通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完成4小步:

i. 學會“界定問題”而非僅僅“解決問題”。要學會站在一定高度,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下,識別真問題、理解本質變化,如果陷入解決問題的困境中,問題就會層出不窮,導致我們疲於應付,喪失了真正發展的可能性。

ii. 對“特定問題”進行系統分析。特定問題對成長髮展具有關鍵作用,只有對其展開系統分析,纔可以找到關鍵問題的解決方案。

iii. 形成一套方法論。針對單次的特定問題,形成整體認知、行動方案,將其沉澱爲方法論,爲以後更好地應用。

iv. 正視所謂的“無知”問題。數字化時代,對於個體的最大挑戰是未知遠大於已知,過去的經驗無法幫我們走向未來,我們要正視這個問題,纔會要求自己學習新知識,同時,也能開放自己,與其他人合作,藉助合作獲得新知識。

2)終生學習

學習的第二點,就是要保持終生學習。終生學習既指時間跨度,又指學習能力。

陳教授在《價值共生》裏,把知識分爲兩種:存量知識與動態知識,未來一定需要兩種知識並存,兩種知識也是需要我們終生學習的。

存量知識指我們運用自己的學習能力,獲得已有的知識內容;動態知識指在已有的知識內容基礎之上,拓展這些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價值,然後運用到實踐中去,它跟想象力、理解力有關。

3)突破自我極限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是在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裏,需要突破三個障礙:

i. 突破“自我”的障礙。不要過於深陷在自己的認知裏,會阻擋與他人的合作,導致無法理解對方,無法正確處理與他人、與外界的關係。

ii. 突破“事實”的障礙。很多時候,我們以爲的“事實”,其實並非事實。要知道,我們依賴於自己信仰的真理,但是信仰的真理與真理永遠存在差距。

iii. 突破“經驗”的障礙。經驗雖然能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但要警惕的是,當經驗不變而事物改變時,經驗就成了絆腳石。

以上,我們就說完了系統提升智慧的第一步: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關鍵的三點:融會貫通、終生學習、突破自我極限。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步。

2、關聯

這一步對應上面知識流動鏈裏的由信息到認知的階段,也就是鑑別、判斷、理解知識、形成自己認知的階段,那怎麼形成自己的認知呢?

我們常常感覺學到了很多、很充實,但事實上,新知識並沒有與我們已有的知識系統產生關聯,只是在系統外遊蕩,時間長了就走丟了,最後我們什麼都沒記住。那如何才能把新知識變成自己的呢?答案就是關聯,把別人的知識,拼接到自己的知識樹上。

關聯是學習的重要環節 周嶺《認知覺醒》

實現關聯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運用思維模型。

思維模型是對這個世界的簡化模型,每個人腦子裏都有一個自己的思維模型。打個比方,它可以是一棵樹,也可以是一個大冰箱,根據每個人自己的想象。比如,如果是個大冰箱,每一層都放着你按自己標準分類好的東西,需要找哪樣東西(知識點)時,直奔那一層就能找到。

著名投資人查理·芒格說:

“基本的、普世的智慧是什麼?嗯,第一條規則是,如果你們只是記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試圖把它們硬湊起來,那麼你們無法真正地理解任何東西。如果這些事物不在一個理論框架中相互聯繫,你們就無法把它們派上用場。

你們必須在頭腦中擁有一些思維模式。有些學生試圖死記硬背,以此來應付考試。他們在學校中是失敗者,在生活中也是失敗者。你必須把經驗懸掛在頭腦中的一個由許多思維模式組成的框架上。”

這個把新知識關聯到已有的思維模型上的過程,就是思考,思考就是鏈接思維模型的過程。我們每天學習、工作和生活,會形成很多知識、概念、經驗,適時把這些總結起來,建成自己的思維模型,是提升智慧的重要一環。

某種意義上,提升智慧的過程,就是不斷建立新思維模型、鏈接老思維模型的過程。

說完了關聯,接下來我們看系統提升智慧的第三步。

3、運用

運用就是指導行動、實踐檢驗的過程,也是提升智慧的關鍵環節。

怎樣纔是真正擁有智慧?陳教授說,“被理解消化後,經實踐驗證的,纔是有價值的知識,只有經過這一過程,人們纔會真正擁有智慧。”

網絡綜藝《奇葩說》,很多人喜歡看,源於素人們輸出的各種奇奇怪怪的觀點。而每一期辯題,觀衆纔不關心最終到底哪一隊贏哪一隊輸,他們真正關心的是,聽完某個辯手的發言,自己心裏終於有了自己的答案,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這纔是這個節目最有價值的地方。

陳教授說:“我們得出自己結論的過程,就是知識運用的過程。它作爲一種支撐你的信念,增強着你的行動力。”

真正擁有知識就會知道,每個人都無法停留在已有的知識體系裏,不敢停下來或放慢學習的腳步,每天都要學習和思考,否則,已有的知識就會變成經驗,而知識一旦成爲經驗就可能就變成障礙。因爲事物是不斷變化的,經驗只是對過去的驗證。所以,運用也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循環的過程。

總結一下,我們要想系統提升自己的智慧,光靠長歲數是不行的,必須瞭解智慧生成的路徑和過程,它是一個知識流動鏈,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關聯和運用三個步驟來不斷積累和提升自己的智慧,這三步每一步都很關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