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個什麼律-思維漫遊記

1

藝博老師在羣裏發佈他關於自律的觀點:自律是形式,內核是關鍵。自律=場+目標+正反饋。

一時之間,羣裏很熱鬧:

“反省,對於我做不到運動自律,估計是缺場+正反饋。。運動體驗太差“

“反省,對於我做不到寫作自律,估計是缺場+正反饋。。寫作體驗太差,結結對子?“

”沒有接觸過的領域,很難自律。因爲沒正向反饋,就像在抓瞎,那樣,往往靠意志力在堅持,一旦精神力下去,其實就又回到:間歇性躊躇滿志。“

“精力放到內核的部分1.0或許更有利於後續的“自律”部分。”

“運動如何自律,求解?最近陷入越忙越胖的境地”

“自律的形式千千萬,自律的源動力是關鍵,聯想到一本暢銷書《祕密》,明確目標,全世界的資源都能被吸引過來幫助達成目標,就是文中說的吸引力法則吧”

看着看着,心好虛,因爲我一直都做不到自律,一聽到說要堅持每日做什麼,比如讀書,比如寫字,比如做運動,我就先會被“堅持”和“每日”嚇怕,連開始都不想開始。

“堅持”和“每日”二字透出來的,我感受到的,是濃濃的被裹挾的味道,被誰裹挾,是被周圍環境裹挾?被優秀的人裹挾?還是被自己的慾望裹挾?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爲什麼是這樣的感受,也不知道別人是不是這樣的,或者是別樣的什麼感受。

所以當我看到李笑來老師的文字:我一向有個看法,若是某件事兒你覺得需要努力 需要堅持纔行,那這件事兒基本上從一開始就註定做不成了。因爲需要努力,需要堅持,說明你骨子裏就不願意做啊!你骨子裏不願意做的事情,那你就真的不可能做好,也不可能做成。

看到這段話,我簡直想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當然他不一定願意,我也不一定能見找他,但是不妨礙我在心裏,大大的擁抱了這段話。

可是,我仍然會擔心,這是我爲自己懶惰找的“心理支撐”--藉口!

這裏面一定有我的誤解,我想弄清楚”自律“就一定等於”堅持“+”每日“嗎?“自律”到底是什麼律?放棄了“自律”的我還有救嗎?

2

我先百度了一下:

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爲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佈的道德規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原來,自律是自己給自己提了一個要求,然後要自己管理好自己去行動,做到這個要求。

我放心了,原來自律不是必須要”每日“;這點太治癒我了,即便是我最喜歡喫的烤魚,要讓我每天都喫,我沒試過每天都喫,但是想想我心裏都是極不願意的,我還想喫麻辣燙,還想喫火鍋,還想喫米線,杭州小籠包,和串串…… (胖也是有原因的)

那堅持呢? 還沒想通。

不過新問題又來了--”自己給自己提了一個要求“,我能給自己提”不堅持“的要求嗎?如果我提了”不堅持“的要求,然後做到了不堅持,是不是也是做到了”自律“?

好吧,其實內核問題是”爲什麼自己給自己提要求“?

人的行爲被兩種本能所驅使:避免痛苦和獲得快樂。

我想,每一個想做到自律的人,都是對未來的自己有一個美好的期待吧:

通過運動自律,成爲一個身體健康的,有優美形體的,美好的身體狀態的自己;

通過讀書學習寫字自律,成爲一個思想豐富,有內涵,能產生自己獨特觀點,並能自如表達出來的自己吧;

這裏面也暗含着我們在避免自己成爲,不健康的,臃腫的,思想膚淺的,人云亦云,不能自如表達的人。

於我而言,獲得快樂,比避免痛苦,更讓我向往和快樂。(妥妥的享樂主義者)

所以,自律,我可不可以把它給自己定義成:爲了獲得美好的自己,給自己策劃使用一些方式,促使行動,快樂的行動着,靠近那個期待中美好的狀態。

3

一想就又想多了--(野蠻關聯能力還不行,但可以關聯到以往看到過的知識)

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英迪拉•拉曼在《鸚鵡螺》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叫《不快樂是口感清潔劑》,他從腦神經科學角度,說明了爲什麼快樂總是短暫的。那既然快樂很短暫,我們又如何在追求美好狀態的行動中,感受到快樂呢?

拉曼的研究-感受快樂的方法一共有兩種:

1)追求多樣性。新奇的,不一樣的刺激會讓我們快樂。同樣是喫,天天喫烤魚,我不快樂,但是如果今天喫烤魚,明天喫炒菜,後天喫米線,都會讓我覺得每天都有不一樣的快樂;即使是同樣喫火鍋,今天是排骨火鍋,明天是潮汕牛肉火鍋,後天是魚火鍋,都會讓我期待和快樂(我的快樂就是口腹之慾,好low啊)。

2)追求間隔性。哪怕是以前經歷過的刺激,如果間隔一段時間再出現,我們還是會感到快樂。比如,要是隔上半個月,再去喫烤魚,我就很快樂,而且間隔的時間越久,喫的時間快樂就越多。

拉曼最後給的建議是間隔。雖然我們大部分時間是不快樂的,但也正因爲有了中間這些不快樂,我們纔會感到快樂。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不經歷 自律,怎麼能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拉曼的研究,讓我發現了“快樂”的祕密,以及對應就可以製造“快樂”,在不那麼快樂,甚至是乏味的堅持的時候,因爲知道是在做間隔,在等着遇見後面更多的快樂。

4

上面解決了意識層面,或者認知層面,但是到底管不管用,我也不知道。

只是,以前看到“堅持每日……”做什麼都時候,我條件反射的反感,逃避,和厭惡。雖然我身邊的人感受到的我也是一個很”自律“的人呢。

不過,最近,竟然堅持了8天,早起做”微運動“,關鍵的是,早起沒覺得那麼痛苦,運動也沒覺得那麼痛苦,我是怎麼做到的呢?(雖然其實我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1)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什麼:

現階段:及格線-工作日日運動10-15分鐘;週末有至少1次40分鐘以上的運動;

              優秀線-工作日日2次,每次運動10-15分鐘;週末有至少1次40分鐘以上運動;

              以上兩條線,都允許每日,有1天請假。

2)涉及到每日,就要多樣化,涉及多樣化運動:

10-15分鐘的運動有:八段錦1遍;瑜伽拜日3-4遍;舞蹈-4-5曲,其中瑜伽和舞蹈,有很多新的可以學

40分鐘以上的運動有:每次和兒子一起的運動都超過40分鐘,游泳 乒乓球 羽毛球 籃球 跑步機比賽---週末運動和陪娃結合在一起。

3)爲自己設置支持系統,持續拿到正向反饋:

加入了一個5人小組的運動羣,每個人每日運動完就羣裏吼一聲,其他人看到了就花式點贊一番。

加入了王公子的早起羣-逢讀必輸羣,每天不早起,要被扣10塊錢,我老公嘲笑我說:爲了10塊錢,至於嗎?--要知道,以前我早上基本是靠我兒子叫醒的,他會在7點整叫醒我,然後我要再懶牀”意症“醒醒神兒--我兒子的話說:媽媽,每次感覺你都要”意症“一個世紀~

其實,叫醒我的除了可以賺回10塊錢,還有”輸出“的快樂。

對輸出,我給自己做了”期待管理“

降低非合理期待--這裏的非合理指的是相對於我現階段的水平來說,讓我每天寫出一篇深刻的文章,對現階段的我來說,太太太不合理了。

合適的期待設置--所以,我對輸出的期待就是,只要早起了,就輸出一個小”成果“--可以是錄一段音頻,可以是完成沒寫完的記錄,可以是做幾頁ppt ,可以是完成某個課程的作業,可以是寫覆盤報告,可以是和一位夥伴的溝通,,可以是給一位夥伴的反饋,可以允許每週有2天是讀書劃重點(在我看來這不是輸出)----足夠多樣性吧~~

1個小要求(自律來啦)--每晚睡覺前,想好第二天要出啥成果,避免第二天早上再因爲在多樣性中做選擇而流失時間~


早起-15分鐘運動-輸出

目前還在愉快的進行着

能堅持多久

不知道

做1天,就有1天的歡喜,這每一天的歡喜,就是我期待的美好的自我狀態,哈哈哈哈。

(我是不是在給自己享樂主義找藉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