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改變生活》: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學會這種方法,你也可以掌控幸福

被美國人稱爲“汽車之父”的亨利·福特在一次公司會議上,舉起桌上的玻璃杯問參會者:“你們看到了什麼?”

有人說:“這是半個空杯。”

還有人說,“杯子裏還有一半水。”

福特說:“我看到杯子容積是水的2倍。這裏的水用個一半大小的杯子就能盛下。用一隻大杯子做一隻小杯子能做到的事,是對資源的浪費,是低效率。”

看,面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產生的看法都各不相同。因此,如果生活中的有些事讓我們產生了喜悅或悲傷的情緒,並不是那些發生的事情,它們只不過是提供了一種刺激,是我們的認知決定了我們在特定情況下的感受。

哈姆雷特說:“世事並無好壞之分,全看我們怎樣去想。”大多數時候,我們並不能改變事情本身,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學習用更健康的方式去思考,才能擁有更幸福的人生。

《思維改變生活》是一本實用的心理學書籍,作者Sarah Edelman博士是澳洲一位私人開業的心理諮詢師,在悉尼技術大學的心理衛生部門從事研究,並在悉尼大學的繼續教育中心講授“改變思維”的課程。

這本書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征服那些挫敗自己的想法和行爲,從而更理性地處理憤怒、焦慮、挫折等情緒,幫助你改變思維方式。書中將改變思維方式來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以及心理問題稱爲“認知行爲治療”(CBT)。

01 什麼是“認知行爲治療”(CBT)

“認知行爲治療”(CBT)的核心是糾正認知,改變行爲。

什麼是“認知”呢?認知由想法和觀念組成,彼此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想法是短暫的,常常意識得到的,想法影響着我們的情感方式和行爲方式。

而觀念是穩定的,常常是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無意識的假定,影響我們思考、感受和行爲方式。

認知既會產生情感,也會影響行爲,反過來,行爲也可以影響認知和情感,進而影響我們的情緒,改變行爲可以改變情緒。

“認知行爲治療”(CBT)的目標不是消除所有的不安情緒,而是在不同的場合,對各種情況作出恰當的反應,纔是健康的心理反應,“恰當的情感”,應當有利於快樂的生存。

02 認知行爲治療:改善不良情緒

在生活中,我們常因爲堅持某個信念,而使自己飽受焦慮、憤怒、抑鬱、挫折感,或是使自尊心受損,或是妨礙你追求健康美好的人生,這樣的信念就是不合理的思維方式。

例如:朋友應該支持我;孩子應該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丈夫應該善於溝通;同事應該盡職盡責;老闆應當公平......等等,讓自己陷入不良情緒中無法自拔。

改善不良情緒的第一步是識別錯誤想法。常見的錯誤想法或不良思維模式有恐怖化、非黑即白、以偏概全、自找罪受、心裏濾除、草率得出負面結論、責備、貼別籤等。

改善不良情緒的第二步是辯駁消極認知。在識別了這些錯誤想法和消極認知後,下一步就是駁斥它們。書中介紹了三個駁斥技術,分別是邏輯辯駁、行爲駁斥、用目的來引導思維。

1.邏輯辯駁,是指通過提問或者找出更理性、更有益的思維,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常用的方法有蘇格拉底式發問、思維監測表、檢查證據。

2.行爲駁斥,是採用行動來檢驗自己的認知是否站得住腳。對付那些單用邏輯辯駁難以對抗的固執信條,行爲駁斥尤其有用。

3.用目的來引導思維,是指通過關注錯誤認知的消極影響,來說服自己放棄無益認知。最簡單有效的形式就是問自己:我這樣想可以讓自己的心情好起來或者達到目的嗎?

03 處理不良情緒,建立正確生活態度

不良情緒會在精神上給我們帶來不愉快的感受,在身體上帶來各種各樣的病痛反應。總而言之,會讓我們產生痛苦的感受。

但是這幾種情緒都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曾經保護過我們,因而纔在人類的基因中保存了下來。就是現在,在日常生活中,這些感受只要適度,也會在某些方面給我們帶來好處。

例如,憤怒可以帶來動力和激勵,也可以增加我們的威力;適度的焦慮可以激勵我們應對那些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讓我們提高效率。當然,這些情緒一定要適度,否則過猶不及,反而會給我們帶來傷害。

因此,我們不必認爲這些情緒都是錯誤的,不應該存在的。我們要做的是認識到因爲不合理的思維方式而產生的這些情緒讓我們感到痛苦,所以我們要辨認並駁斥那些無益的認知,並用積極的行爲來糾正不合理的認知。

書中教導我們從邏輯、行爲、目的三個方面,來征服挫折、控制憤怒、對付焦慮、維護自尊、控制抑鬱等不良情緒。

通過掌控自己,和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保持自信、自尊、建立正確的生活態度,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不是那些擁有金錢、地位、美貌的人,而是那些心態能夠變通的人。也就是那些能夠隨遇而安的人。

幸福不是目的地,要學會珍惜、把握好當下,感知每天的小確幸,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