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億人從朋友圈消失:爲什麼現在的人,都不發朋友圈了?

最近翻看朋友們的朋友圈,很多都顯示三天可見,更多的是很久沒更新的狀態,有的甚至顯示屏蔽狀態。大家似乎已經不想再發動態了。

據瞭解,每天有10.9億的人打開微信,7.8億的人刷朋友圈,但只有1.2億的人發朋友圈。

前些天突然想起一個開兒童攝影的朋友,他因爲經營不慎導致虧本,欠了兩百多萬。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看過他發朋友圈了。

他把自己的朋友圈封閉起來,任何人都無法得知他的蛛絲馬跡。我不知道他這樣做是爲了躲債還是逃避現實,只希望他能夠重新振作起來。

有個女同事,之前非常喜歡發朋友圈,喫個肯德基也發,點讚的人也挺多。

後來有一天,她生病了,開始找人借錢,但是沒人借給她,那些給她點讚的男人恢復了往日的冷漠,對她敷衍了事。有些甚至把她屏蔽了。

經歷了到處碰壁,這位女子開始變得收斂而沉穩了許多。她不再虛榮地發那些自拍和肯德基,而是把朋友圈設置成三天可見,一般人加她她都會選擇不給對方看朋友圈。

她說,別把自己看得太重,有時候,你覺得重要的事情,在別人眼裏就是個笑話,人們永遠不會爲不值得的人浪費時間,僅此而已。

就這樣,她開始全新的生活,活得簡單而充實,病也好了。

有時候,你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喜悅,別人卻以爲你是在炫耀,從而冷嘲熱諷。就像我的朋友琪琪。

她省喫儉用去買了一雙耐克,還發了朋友圈,下面的評論讓她心寒。有人說她這是假的,是莆田耐克,有人說不就一雙鞋子嗎,有啥了不起的,還好意思在網上炫耀。

這些人中,有些是對於她那雙耐克的羨慕嫉妒恨,有些則是鄙夷和不屑,覺得她虛榮。

她讀懂了人們的心理,覺得羞愧難當,當即就把那條朋友圈刪除了。從此以後,她便很少再發朋友圈。

事實上,我已經過了那個不斷地在朋友圈發佈動態的年齡,曾經年少輕狂,不諳世事,不懂得人心險惡,把自己的心路歷程一股腦的發佈在大庭廣衆之下,供人們觀賞,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是太傻了。

成熟之後,我們學會了僞裝和包裹自己的內心,不再輕易和別人分享。

我經常看到那些不斷地在朋友圈發佈動態的年輕姑娘們,曬着她們的肯德基、美食、衣服、包包、以及喜怒哀樂,有的甚至一天發五六條。

她們用稚嫩的語氣宣泄着內心的情感,或者表達對青春的憂鬱之情,那副多愁善感的模樣,像極了年輕的我。

朋友圈的動態,已經被微商和年輕人的生活所佔領,那些曾經一起的同學朋友的動態逐漸消失殆盡,了無音訊。

村上春樹說:人生而孤獨,所謂交流不過是尋求安慰。

真正的朋友並非存在於朋友圈之中,而是你的現實生活。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有很大概率,是找到了更舒服的生活方式,即朋友在身邊,愛人在對面,想和他們說的話,都在耳邊。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裏寫道:

想要讓生活變得快樂,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扔掉那些“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

不舒服的關係,當斷;消耗你的人,當舍;無效的社交,當離。

將無關緊要的人請出生命,才能騰出空來擁抱知己二三,見識天地廣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