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啊走;怎么终点就在原点

——走啊走啊,怎么看到了原点越来越近,却又无法触及。

我在人生之路漫步,甚至一度以为自己跑了起来,看着周围闪过的风景,山越来越大,河越来越宽。

伴随着无法拒绝的成长,逐渐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如果一直沿着一个方向走下去即使南辕北辙也会到达终点。擡头望天,天(宇宙也许比天还大)好像是个比地球更大空心圆球,将无数类似地球一样的星包裹笼罩,天外是否还有天无人知晓,但我总感觉我们永远走不出天的包围,就好比若我们在一直在陆地上行走,永远无法离开地球。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山小了,河细了;是一切从未改变?或是一切无时无刻在变?或是我们在不停的变?

曾经我以为村子附近的山就是世界高山,村子附近清澈的溪就是世界大河,村里的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人...直到我走出村庄。

若非要为生命加上期限,那我们都是在死亡的幽谷中苏醒,又将在多彩的现实中凋零,不断的生死循环,起点也是终点。

我们从降生后的一无所知开始去拼命追寻探索,以此让自己变的聪明,各种知识在脑海中堆积,堆积的越重我们好像变得越一无所知,原来我们穷极一生也不过能窥得冰山一角的一小块儿冰凌而已,原来我们养生长寿也不过是时间长河中无法引起任何波澜的水滴而已。

所以学习让我们变得谦逊,这份谦逊中绝不掺杂有半点儿骄傲或虚伪,而是从心认为自己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

我们从幼时最开始的自私,慢慢学习分享与奉献,让其成为思想中的一部分,忘掉奉献的概念,最终再变成一个自私的人。

我帮助你是因为我想帮助你,这让我很快乐,并不是为了求得回报。我做的所有事情是因为我想要去做,并不是你们眼中认为的有何意义。所有事情都是自发心而已,没有太多复杂的思想逻辑推理,似佛家讲布施而不住于心,并不认为自己在布施一样,此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因为自己本就不求回报,即使被误解又如何,即使没善果又如何,自己本就是个自私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已得到了最充实的内心满足。

真理自在心中时,随心所欲自然是对的。

愚人固然痴傻,可大智若愚同是痴傻,即使得到了人生最大的智慧不过又变成了愚人一枚,最大的无私与奉献却是最自私的利己,是那些在心中坚守真理之人,在坚持自认为正确的事。所以我在追求什么?终点不正在起点吗?人生好像无缝衔接的圆圈,兜兜转转回到起点,那我还需要继续走下去吗?或是停在原点,在心里想办法把它变成终点,岂不直接圆满,少走些路。

但谁能做到不走?大智若愚绝不是真愚,虽在外人看来无异,但个中区别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参悟,那种幸福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走啊走,发现路上的景色如此熟悉,山水鸟兽好像画一样曾出现在我过去的梦境或记忆中,我见到了年轻时的母亲,见到了出生不久的自己,明明一直向前怎么就回到了起点?是迷了路还是绕了一大圈,我仔细端详襁褓中的自己,他连眼睛还未睁开,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猛然惊醒发现如今我的容貌虽发生了变化,对这个世界却还和那时一样一无所知,饿了他便哭,开心他便笑。

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必须为他服务,逗他开心。

如今我仍旧这么自私,做些自认为正确的事情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仔细端详母亲的脸,刚刚我明明十分确定眼前的人就是母亲,此刻却有些迟疑,她真的很像母亲,但又好像哪里都不像,我想起来了,我从未如此仔细观察过母亲的脸,母亲的容貌也随时在变。

若真的仔细观察,好像我们对这个世界全是陌生与未知,从没有过熟悉,所有的熟悉不过是个浅显的印象而已。

如今我已不可能是襁褓中的婴孩儿,即使我们如此的相像,一样的无知与自私,甚至额头上的皱纹都是如此重叠,但我已经睁开眼睛见到这个多彩的世界,是见过世界后真实感觉到的无知,异于未知世界时的无知。现在的自私是经过不断的摸索探寻出来的,是经过分享与奉献融合的,异于无知中的自私,这样看来我们是否需要前行?是否需要做着所谓的努力?

仔细想来我们本并不揹负任何的负担降生,只是自愿的做些事情,因为喜欢吃所以琢磨菜谱,因为喜欢玩所以四方云游,因为喜欢另一个人所以结婚厮守,归根结底我们这一生不过是在自私的追求些自己喜欢的事物。不过许多事情被人冠了名,所以有些显得伟大有些显得渺小,所以我们一生追求的实质并不是功名利禄,我们所追求的就是渺小的自我满足,而这自私的自我满足中却常常酝酿着最伟大的奉献精神。

走啊走,发现也许我们思想内部的固有概念一旦打破,或许真的会颠覆对整个宇宙世界的认知,甚至变成一个超凡之人。在走的旅途中,不仅风霜在我那并不滑嫩的肌肤上留下刻痕,沿途的风景也留在了心头,走的越远越久越发现在我出生的村子里一切皆已具足,吃的,喝的,玩的...鸟兽山水美人一切生存的必须品,只不过为了将生活细化精致化,吃喝玩乐中多了许多花样类别,于是在地球一隅便得到不所有物欲的满足,为此开始流浪四处奔走,走的越远越思念家乡,我认为自己若能够在家乡画上人生的句点将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因为在我们脑海里有着根深蒂固的生离死别...种种的情感概念,所以人生就变得复杂与痛苦,不过这个问题看来也好提出解决办法,只需要改变下自己的思维角度和广度即可,不过越简单的答案实践起来越是艰难。

两个临近的村庄里生活着几位一起成长的少年,他们总被人拿出来互相比较,所以互不服气,甚至暗生妒忌。

可有天面对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外出打工,外面的世界如此陌生,四下举目无亲时他们自然互相关照,那时候他们就不是两个村子的人,而是一个镇上的人,他们代表着小镇的形象,他们成为了亲人。

有两个省份的在外留学生遇到一起,他们自然会成为朋友,他们将不再是两个省份的人,而都是一个国家的人,在国外他们会刻意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他们认为,某种意义上自己代表了国家的形象。

当有天地球面对外星生物来袭,我们将不分国籍,都是地球人。

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知才有了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英雄以及那么多的无名英雄的奉献,他们在脑海的概念里舍弃了个人,仿佛枝繁叶茂的古树上无数的枯叶可以凋零落地,腐烂在泥土中成为养料,继续滋养古树的成长,只要树不倒,叶子就永远会在适当的时节舒展翠绿的身姿。

当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便会对世界拥有全新的认知,其实道理并不需要任何人讲或写出来,它本身就存在宇宙自然中,整个世界的运转是顺应天道,天道在我看来不过就是天上的道理宇宙的奥秘而已,所以我们能从一切微小事物中窥得宇宙的奥秘,解答人生的疑惑,想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格物致知的原因。

不过我们并不局限于死盯一物,而是在生活的每件事情感悟,感悟人生的道理,探索宇宙的奥秘,为自己的迷茫带来一丝曙光,也许生离死别烦恼忧愁都不成了问题。

这道理虽简单易懂,却极容易让人误入歧途。

谁也无法将真正得到快乐的方法告诉别人,得大智慧有四万八千法门,获取快乐也同样千千万万的方法,不过我们不该被无明遮蔽住双眼,错误的判断眼前所经历的所有。

鱼就在水里,只不过因为水太浑浊所以看不到,但不能因此就说水里没鱼,同样也不能因为没看到就断定水里有鱼,去相信那些自己真真切切经历的,慢慢自然能摸索出一条通向快乐的路。

《理想国》里有段比较恰当的比喻:一群住在山洞并从未离开的人,他们总是面壁而坐,对着岩壁上的影子欢笑或哭泣,以为岩壁上的阴影就是真实的世界,对此深信不疑,当有天一个人决定走出山洞,大家觉得他一定是疯了,这里生活的这么好为什么要走出去呢?

因为第一次见到真实的阳光,他的双眼剧烈的疼痛与不适,甚至根本无法睁眼去看真实的世界,不过在痛苦中他慢慢适应了下来,缓缓睁开双眼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彩,那痛苦并未让他放弃,才有了见到真实世界的机会,他在外面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外面的生活是如此美好,他想要把眼前的景象告诉山洞中的同伴,所以他回到了山洞,发现他们还在对着墙壁上的阴影讨论着世界,他将自己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告知给大家,所有的人都以为他真的疯了,没人相信他,更没人愿意随他出去。

也许他把外面的世界带回山洞就够了,至于那些相信的自然愿意探索,那些不信的也无法强求,所以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也许有天那位出走的人还会回到山洞,面壁而坐时而欢笑时而哭泣,不过完全另是y一番感受。

现在的我在向死亡的终点迈进,将来又是死到生的起点,起点虽是终点,但起点的我却不是终点的我,这一段路走的容貌越来越沧桑,心灵却活的越来越自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