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海棠诗社才情互攀比,怡红闺中言语有情愫(二十一)

      众人说:“我们四首也算想绝了,再一首也不能了。你倒弄了两首,那里有许多话说,必要重了我们。”一面说,一面看时,只见那两首诗写道: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湘云的这两首诗,虽然是最晚的扫尾,但是其中韵味诗意,也是不输众人。第一首的海棠诗立意在第三视角;第二首立意在联想。其中的“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也是对她自己的明志,“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这句我觉得有黛玉的味道。而自己的写照却在“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这句,在家里湘云会有多少个“无奈虚廊夜”呢?湘云和黛玉虽然情况不同,但是都有寄人浮萍之感。  

      大家对湘云的评价是:

      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

      湘云诗才,不输众人。

      大家都说:

      “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

      要是缺少湘云,那海棠诗社得缺少多少意味。

      湘云说:

      “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

      只有心甘情愿,才能事半功倍。

      脂砚斋对湘云的诗评价是:“观湘云作海棠诗,如见其娇憨之态。是乃实有,非作书者杜撰也”也就是说:这首诗的确是另有其人,脂砚斋作为亲历者,怎么不会知道呢?  

      到晚上,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

      这次黛玉却不邀请湘云了。

      湘云就在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是一个心里藏不住事情的)。宝钗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他说:

      “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袭人的话),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

      听话听音,宝钗是什么意思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